Psychological Class Meeting
“万物小得盈满,人生小满即圆满”2025年5月21日正值小满节气,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京宁携核心成员刘娟、张婷、张珺、董瑶老师,走进建邺实验小学分校,与知行德育工作坊联合开展“开启‘心’能量,成长‘共’护航”主题研讨活动,通过三节精品课例与深度研讨,探索新时代心理班会课创新路径。
儿童心灵的成长需要专业引导与情感浸润。三节心理班会课以叙事心理为支点,撬动学生情感体验与认知重构。南京市陶行知学校陈卉老师执教的《对愤怒说“暂停”》,通过情景剧演绎与“情绪温度计”量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管理愤怒情绪。当学生将“火山爆发”式的愤怒转化为“智慧暂停键”时,课堂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徐瑞敏老师的《学习之苦乐同行》,创新采用心理绘画与隐喻技术。学生用色彩描绘“学习之舟”,在“逆流勇进”的叙事中建构学习意义。
建邺实验小学分校谢尔兮老师的《时光信箱心启航——毕业挑战中的成长密码》,通过心理访谈和情境模拟,带领毕业生在生命叙事中寻找抗逆力量,现场家长寄语环节令师生热泪盈眶。
课后研讨在思维激荡中展开。工作室成员董瑶以“三问”启思:主题是否直指心理需求?叙事是否形成情感闭环?互动是否实现平等对话?引发教师对心理班会课专业性的深度思考。
刘娟提出“AI情景模拟”新思路,建议运用智能技术创设沉浸式体验场域;张婷强调“动态生成”理念,倡导构建“点-线-面”立体互动网络;张珺从“个人叙事”到“集体疗愈”的递进设计给予专业肯定。
知行德育工作坊孙文文副校长期待形成“课堂-生活”教育闭环,建议建立课后践行与追踪机制。
工作室主持人罗京宁对老师们的困惑一一回应,把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罗老师立足课程本质厘清概念边界,从心理课和心理班会课的区别、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为高效地开展心理班会课实践娓娓道来。
罗老师还强调:叙事心理班会课的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真实需求,通过故事引发共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心理建构,避免活动堆砌造成的认知超载。
本次活动构建起“三维育人”新范式:在课程维度,形成“认知唤醒-情感体验-行为迁移”教学闭环;在实施维度,打造“名师引领-骨干示范-校际联动”研训体系;在协同维度,完善“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护航网络。
正如小满节气蕴含的东方智慧,心理教育需要“将满未满”的留白艺术。南京市德育工作者们正以专业与情怀,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阳光,让每个成长故事都绽放独特光彩。这场关于心灵的对话仍在继续,期待更多教育者加入这场守护“心”光的温暖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