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江浦街道关工委组织召开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长座谈会,街道二级调研员、社区工作者、教育专家、家长代表等4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社区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协同育人新路径。
座谈会现场,自然式教育、免疫式教育首倡者、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江苏省家庭教育名师奖夏光淸老师围绕“让家庭教育回归自然与自由”进行分享,与会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幼儿园代表在育儿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夏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夏光清倡导“自然式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应尊重儿童天性与发展节奏,避免过度干预。他认为,0-6岁是儿童性格与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家长需通过观察而非强制,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与自主性。
夏光清认为,家庭教育需打破室内局限,让孩子在自然中探索,“自然即教材”,培养对生命的敬畏;通过户外活动(如爬山、农耕)让孩子在真实环境中学习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劳动中培养条理性。
家庭教育的问题常源于家长自身认知偏差,强调“不让孩子输在家长教育的起跑线上”,家长需建立“谈话声、读书声、欢笑声”的家庭氛围。夏光清的团队通过“家庭教育义诊”提前诊断问题,发现儿童因家庭陪伴缺失导致的焦虑,指导家长通过情感沟通和规则建立修复亲子关系。“免疫式教育”强调通过早期干预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既能在自然中探索,也能在书桌前思考。他引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呼吁家长减少对标准化教育的依赖,转而关注孩子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夏光清的分享融合了理论深度与实践智慧,通过“自然式教育”释放儿童天性,以“免疫式教育”预防成长隐患,最终依托家校社协同实现教育的自由与回归。其经验为当前家庭教育焦虑提供了破解思路:以信任替代控制,以陪伴替代干预,让教育真正回归生活的本真。
最后,街道二级调研员葛志明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核心要素到家长角色的关键行动,再到学校与社区的支持作用,明确了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校社协同体系的重要性,家庭作为成长第一责任主体,学校作为系统化教育的核心阵地,社会作为支持性环境的提供者等方面为座谈做了总结发言。他强调,要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以成绩论英雄。家庭教育要循序渐进,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特别是网络时代,要做正确的引导,注重孩子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培养,科学规划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