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引领:从理念到行动的创新突破
4月26日,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家庭教育赋能推进会在浦口区永宁学校尚思楼报告厅召开。浦口区永宁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范志金致欢迎词,范校长强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和谐的家庭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然而,如何正确表达爱、构建良好亲子关系仍是许多家长的难题。为此,活动特邀15位教育专家,为近150位家长提供一对一指导,涵盖学习习惯、青春期心理疏导及亲子沟通等实际问题。范校长呼吁家校协同育人,强调学校与家庭需如“双翼”般配合,共同营造充满爱的教育环境。
夏光清老师代表南京家长成长学院致辞。他对参与义诊的德育名师工作室团队表示感谢,对浦口区永宁学校承办活动表达敬意。南京家庭教育义诊作为南京家长成长学院的品牌项目,不仅解决了家庭教育“一对一”个性化指导难以落地的问题,更是通过系统化工具、数据化跟踪与社会化协同,形成“调查—培训—预约—问诊—复盘—回访”六步服务链,即“调查(家庭生态数据采集)→培训(沟通技巧+预期管理)→预约(分时段精准匹配专家)→问诊(动态调整干预方案)→复盘(跨学科团队案例研讨)→回访(1个月效果追踪)”,重塑了家校社共育生态。本次五家名师工作室联合,整合了教育资源,发挥了名师的优势,为新时代协同育人提供动态进化范式,破解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难题,也实现了工作室“松散联结”到“深度共生”的转型。
紧接着,夏光清、贺华义、管福泉、何明涛、陈小军、黄柱平6位名师就家庭教育义诊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复盘。大家围绕家庭教育、情绪管理及家校合作展开深度交流,提出了这样一些观点:“父母需管控自身情绪,避免急躁,给予孩子安全感。”“一对一交流能精准了解家庭需求,建议尊重孩子成长节奏。”“注重情感投入与欣赏式教育,承认孩子的独特性,避免单一教育模式。”“关注孩子真实需求而非单一期待,以‘让爱回归关系’为核心,构建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亲子与师生关系。”名师们的复盘句句真知灼见,为现场的老师和家长带来触动和启发。
夏光清老师围绕“班家学习共同体建设”展开分享,提出以班级为基本单位,通过制度性契约整合学校专业力、家庭实践力与社区资源力。在全市组建100个“共读·共研·共创”的班家社共同体,实行“1导师(专业赋能)+1家庭(亲子链接)+1成长图谱(共生共长)”深度服务模式,为家庭提供个性化教育问题解决方案。1导师:100余位教育名师或专家,提供“望(家庭环境观测)→闻(亲子对话分析)→问(成长事件回溯)→切(行为数据建模)”四诊服务。1家庭:教育问题72小时内响应需求,单人单次“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时长15~60分钟。1成长图谱:动态生成涵盖“个体发展、家庭互动、社会适应”三大维度12项指标的成长档案,提供个性化教育指导规划。
南京广电集团教育发展部记者王帆对家庭教育义诊微视频开发进行解读。一是取材。问题是身边真实发生的事,具有典型性、迫切性和特殊性;二是结构。5分钟的视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采用“32结构”,3分钟呈现教育场景,2分钟讲述解决方式。三是可看性。每位老师有自己的讲述方式,有亲和力,能自信表达,内容有故事性,能与家长产生共鸣。
在经验分享环节,贺华义以《把孩子的前方照亮》为主题,结合当前教育环境中的挑战与家校协作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成长中的角色定位与实践路径。他指出,三年特殊时期、社会转型与手机依赖是当前教育的主要挑战,强调家校需协同发力:家庭以价值塑造与情感支持筑牢根基,学校以认知拓展与能力培育推动发展。教育应尊重孩子非连续的成长规律,允许其在跌撞中进步,同时以理性认知、积极态度与道德坚守夯实三观底色。家长需摒弃权威,转为合作者,通过倾听、共情与《正面管教》倡导的“和善坚定”沟通,培养孩子自主独立、求知若渴等素养,守护其身心健康与科学作息。家校需以持续关注、情绪掌控与长情守望,构建支持体系,助力孩子成长为品德优良、身心健全的独立个体。
聚力深耕:擘画家庭教育新蓝图
活动尾声,张晓芸老师为义诊复盘沙龙、经验分享的老师颁发证书,朱海燕副校长、夏光清老师为家庭教育义诊志愿者颁发证书。
最后,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朱海燕发表了讲话。她强调,此次活动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活动汇聚15位专家为150名家长提供一对一指导,通过义诊沙龙、专题讲座等形式,聚焦“让爱回归关系”的核心理念,传递家庭教育科学方法。活动凸显三大亮点:一是专业赋能。依托德育名师工作室及媒体资源,推动家庭教育理念升级;二是跨区联动形成“教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三是坚持以爱为育人根基。通过倾听与对话重塑家校关系。针对未来发展,朱校长提出三点方向:推动“义诊”常态化,扩大活动覆盖面;倡导家长持续学习,成为孩子成长终身伙伴;构建校家社长效协作机制,促进家庭教育从经验转向科学化、课程化。
这场充满教育智慧和情感温度的义诊,不仅搭建起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桥梁,更推动了家庭教育从危机应对向预防干预的范式变革。南京家长成长学院将把“流动教育诊所”模式推广至全市各区中小学幼儿园,让科学养育的星火照亮更多家庭的成长之路。正如参与义诊老师所说的:“教育不是纠正缺点的工艺,而是点燃生命的艺术。当我们用专业守护童年,用智慧滋养成长,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