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南京市玄武区“新三学”背景下小学数学“社会化学习教学研究周”研讨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本次活动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社会化学习深度融合,活动由张齐华领军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南师附小社会化学习项目负责人江晓丽主任主持。
南师大附小的潘越副主任以跨学科视角呈现了《确定位置与北斗导航》一课,将数学知识与科技应用巧妙结合。课堂以“从模糊到精准”的定位过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二维空间中精准定位的原理,再通过“叠加参数”的思维进阶,自然地理解了三维空间中北斗导航定位的逻辑。学生在组内共学和质疑深化中,不仅理解了数学本质,更深刻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的魅力。
接着,南师大附小张岚副校长分享主题讲座《小伙伴学习的多维运用》,从“意义、实践、研修”三个维度展开分享,结合真实案例解析“小伙伴学习”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操作路径。她强调,社会化学习的核心在于构建师生、生生互学的情感生态,让思维在对话中碰撞,让成长在协作中自然发生。
随后,南师大附小江晓丽主任进行了主题为《社会化学习:团队的行动困境与实践应对》的分享,她以“挑战—破局—共生”为主线,通过详实数据、成长照片与聊天记录,全景式呈现团队如何突破小组构建、文化建设、评价机制等难题。她提出,社会化学习需从“学科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最后,同仁小学马丽丽主任分享主题讲座《共同体建设:内涵与实施路径》,她从价值溯源出发,强调通过组内共学激发群体动力,促进学生协作与责任意识。实践路径涵盖科学组队、文化构建及制度保障,并分享差异化激励、动态组长调换等创新举措。讲座通过案例与互动为教师提供了共同体建设行动指南。
本次活动以“跨学科融合”为突破口,展现了社会化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样态。真正的学习应发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互动质疑中深化理解,在协作共生中实现成长。未来,玄武区将继续深耕社会化学习研究,让教育真正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