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宁德育思享汇 ǀ 温暖陪伴 携手育德

2025/4/6 12:12:0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罗京宁



2025年4月3日,“宁宁联合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罗京宁德育名师工作室、西宁市李永清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一场推进“陪伴教育”行动,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能力的线上研讨活动。

这缘于2月27日南京市杨静平、罗京宁两个德育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陪伴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实践与创新融合”研修活动。之后,西宁工作室的成员们通过观看视频,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陪伴教育”,特举办了此次“宁宁德育思享汇”,旨在探讨陪伴教育的有效策略,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



活动伊始,各位班主任围绕“陪伴教育”的主题,积极分享了自己学习心得,以及日常班级管理、学生辅导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大家一致认为,陪伴教育是对学生全方位的关爱,班主任通过陪伴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西宁市李永清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合影

李永清(西宁):温暖陪伴,呵护成长

李永清老师谈到主题心理班会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分享,加强朋辈交流,从而排遣内心负性情绪,吸收积极情绪,滋养心灵。形成强大的心理能量场,增强心理韧性。同时,可以在班会课中融进一些体验活动、情境模拟活动,增强同学们的体验感。

她还谈到班主任对学生温暖陪伴的重要性,要看得见孩子,温暖每个孩子,发展朋辈支持,形成强大向心力的班集体。通过集体活动陪伴孩子,为班级赋能。


李晓清、祁小琳(西宁):
赋能陪伴,静待花开

李晓清老师分享了自己在陪伴教育中的心得与实践。她强调,班主任和学生要建立良好关系,这是陪伴教育的基础。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及时的陪伴和支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

祁小琳老师也提到了陪伴的适宜度问题,认为陪伴既要足够,又不能过于啰嗦,要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此外,她还强调了陪伴的一致性和个体差异性,即陪伴教育要始终保持一贯性,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

于东帅、祝琳(西宁):
拓宽陪伴视野,高质量培养

祝琳、于东帅老师则从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拓宽陪伴视野的重要性。祝老师认为,班主任在面对所有学生时,都应有包容之心,看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陪伴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等方面。

于老师强调了高质量培养的特征,即要用启发式教学,倾听学生的内容、感受和需要,在课堂上构建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罗永存(西宁):
三协同陪伴,构建支持网络

罗永存老师认为,对学生要有热心肠。老师应该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状态。热心肠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上,更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热心肠的老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起信任的关系,使师生交往更融洽。罗老师还认为,班主任的陪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在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和关心,这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出对同学们的重视和关注。通过这种诚意的陪伴,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石琳(西宁):亲情陪伴,朋辈支持

石琳老师分享了她在陪伴教育中的创新做法。她认为,陪伴的主体范围应该更大,不仅限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还应该包括家长、任科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三协同”(即家长、班主任、任科教师协同)的方式,可以搭建起更加完善的陪伴支持网络。

同时,朋辈之间的支持,亦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那份来自同龄人的真挚情谊无需多言,就能感受到的理解和默契。朋辈之间懂得你的不易,理解你的苦衷,愿意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


王学成、余牧谦(西宁):
有温度的陪伴,助力学生成长

王学成、余牧谦老师则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分享了“有温度的陪伴”的重要性。余老师认为,班主任要用有温度的言行、同理心去理解、尊重每个孩子。在陪伴过程中,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王老师同样强调了温和的重要性,认为在陪伴教育中要保持温和的态度,避免过于严厉或急躁,从而让学生更加愿意接近和信任老师。

宋梅(南京):
陪伴特殊家庭,赋能家长成长

宋梅老师则关注了对特殊家庭学生的陪伴。她提到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环境可能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还要赋能家长成长,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共情孩子。同时,宋老师也分享了“21天双陪伴”陪伴经验,通过建立文档、写育儿心得等方式,可以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郭娟(南京):理解孩子,共情陪伴

郭娟老师则以“理解孩子才能共情孩子”为题,分享了她在陪伴教育中的感悟。她认为,班主任要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才能与孩子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联系。在陪伴过程中,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从而给予孩子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支持。同时,郭老师也提到了导师制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罗京宁:陪伴是理念,更需行动

总结阶段,罗京宁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被陪伴的感受和体会。随后,罗老师认为陪伴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陪伴教育也是一项充满挑战、乐趣,不可缺少的工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激发内在潜能和成长动力。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智启2025:AI赋能教学模式变革系列活动(南京站)

    智启2025:AI赋能教学模式变革系列活动(南京站)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3 月 24 日至 25 日,“智启 2025:AI 赋能教学模式变革系列活动(南京站)”在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平和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多个名…

    2025/4/7 10:36:52
  • 宁宁德育思享汇 ǀ 温暖陪伴 携手育德

    2025年4月3日,“宁宁联合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罗京宁德育名师工作室、西宁市李永清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一场推进“陪伴教育”行动,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能力的线上研讨活动。这缘于2月27日南京市杨静平、罗京宁两个德育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陪伴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

    2025/4/6 12:12:00
  • 走进特教课堂,共促教师成长 ——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活动

    2025年4月2日,栖霞中心小学王海燕工作室与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携手开展了一场充满意义与收获的参观学习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汤一梅校长、栖霞中心小学王海燕书记、陈刚副校长、周克林副校长、于有珍副校长以及栖霞特殊学校全体教师、王海燕工作室成员、栖…

    2025/4/3 16:12:49
  • 模型建构:初中数学学科实践的创新

    模型建构:初中数学学科实践的创新 —— 南京市初中数学刘光建名师工作室主题研究活动  人间四月,芳菲正盛,求知的沃土上亦涌动着教研的热潮。 2025年4月1号,南京市初中数学刘光建名师工作室主题研究活动在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如约开展,…

    2025/4/3 10:28:49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