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研而思 探“乐”而行
——栖霞区《艺术·音乐》新教材音乐研培活动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背景下,为更好地学习、研读和用好苏少版《艺术·音乐》七上新教材,2024年10月8日上午,栖霞区中学音乐教研活动暨“新教材培训”在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开展。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由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南京市何伟名师工作室承办,栖霞区音乐研训员何伟老师和全区中学音乐教师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一、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是何伟名师工作室成员,迈皋桥初级中学的周怡彤老师执教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学时。鉴于《幸福少年》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周老师从大家熟悉的荡秋千引入,通过模仿荡秋千的动作,用身体律动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八六拍的韵律。在熟练演唱歌曲后,周老师引导学生将本单元学过的四四拍的《明日歌》改编成八六拍,感受节拍改变带来的不同感受。接着在体验歌曲二声部的形式上,周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竖笛来演奏低声部,并与高声部演唱结合,感受两个声部的和声效果。
第二节课是何伟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竹山中学的欧阳梦婷老师执教的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三学时。通过对比听赏《在灿烂阳光下》的混声合唱和管弦乐不同形式,引导学生从速度、节奏、节拍、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角度感受音乐情绪和情感,通过唱、奏、编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抒发少年志。课堂上,竹山中学学生的口风琴合奏、迈皋桥中学学生的竖笛齐奏、欧阳老师的古筝独奏等方式,都是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和创意表现,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最后,欧阳老师整合单元内容,结合单元目标和学时目标,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方向,进行了单元评价,从自评、他评、师评等角度制作了单元评价表,整体梳理了本单元重点内容,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二、专题讲座
本次研培活动中,何伟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南京市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迈皋桥初级中学于越男老师还带来题为《“三新” 背景下教材使用的实践研究》的讲座,探讨了音乐教材在新背景下的应用。于老师首先阐述了七年级新教材在 “三新” 环境下的变化,如创意实践单元。接着以 “少年放歌” 单元第二学时的《明日歌》为例,详细介绍了这节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时目标、多样的研学路径,如情境创设、古诗新唱等,以及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单形式的教学过程。于老师还强调了小乐器进课堂的辅助作用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最后指出音乐教师应改变课堂,突出学生主体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点评指导
最后,何伟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特级教师何伟老师对本次新教材研培活动做出总结。何老师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多个维度对三位老师的展示进行了详细点评与深入探讨。并对全区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进一步强调老师们要深耕课堂,将艺术测评渗透在每节常态课中,促进从浅层次学习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和课堂转型。
本次音乐教研活动是在 “三新” 背景下的一次音乐课堂教学研讨,更是一次理念的碰撞与交流。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更好地运用新教材,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音乐课堂!
撰稿人:周怡彤
照片:音乐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