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更好发挥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2年11月24日,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江苏省高中政治杨维风名师工作室、南京市高中政治李昱蓉名师工作室、南京市高中政治陶德华名师工作室、南京市高中政治杨维风名师工作室、南京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唐隽菁名师工作室、南京市玄武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许贵珍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线上研讨活动。我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学习。参加此次研讨的有来自江苏、广东、新疆等省300余位教师。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第一中学李昱蓉正高级教师、南京市中华中学陶德华特级教师主持。围绕“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的国家权利机关”这一主题,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丁佳佳老师、南京市科利华中学许贵珍老师、南京市第一中学高莹丽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芹教授分别进行了15分钟模拟授课。南京市教研室罗嫣才、王小叶、范斌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汤建龙教授分别就大中小四节思政课进行点评。汤建龙教授做了主题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策略》的精彩讲座。南京市锁金第一小学唐隽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杨维风特级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学习体会】
今天的学习形式让我感到信息量很大,启发也很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节课虽然风格迥异,但是也有很多共同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问题,并作为教学起点;法治知识和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结合,易于学生接受;任务驱动、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几点要加强研究:1.知识和价值观、素养提升的关系;2.教学设计的逻辑性,问题、材料选择的严谨性;3.学生活动开展的目标性、实在性。新形势下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特别是法治、马克思主义理论、二十大报告等内容的系统学习。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缪青)
思政教育任重道远,同一主题,不同学生,不同目标,螺旋提升这应该是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理想模式。小学教师的启蒙,中学教师的授教,大学教师的启迪将会贯穿学生思政教育的始终。
(南京市白下高新小学 孟垚)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下思政课研究的热点,作为小学一线教师,如何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这次教研活动中让我有所启发,同时也深感自己的专业素养的不足。后面,我将认真研读大学、高中、初中的思政教材,认真研读高中、义务课标,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内容。
(南京市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 张淑环)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上同一主题课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尝试。小学、初中重在体悟感知,高中大学重在理论建构。几位教研专家深入剖析,特别是思政课从教材解读到满足学生需求,基于真实问题解决到核心素养培育,给我很深的启发和触动。
(东台市实验小学 程晓琳)
衷心感谢杨维风教授的引领。今天的活动早在年初杨特就提出动议了。经过他缜密筹划、热情联络、通盘考量,终于隆重召开。
今天,围绕“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这一主题,大中小学4位老师进行了15分钟的模拟授课。这一直观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教材编写一条主线、螺旋上升的特点。南京市教研室小学教研员罗嫣才老师、初中教研员王小叶老师、高中教研员范斌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汤建龙教授的点评,就是4场微型报告。4位专家对我们耳提面命,反复强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坚持素养导向,一定要讲清道理,一定要满足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他们在点评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议题与教学任务之间是否逻辑自洽?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学生思维的进阶?怎样脱虚向实,基于真实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今天的线上研讨是一个开端,相信在杨特的引领下,我们还会继续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力量。
(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 唐隽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