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感悟论文写作 助力专业成长

2021/2/4 17:22:5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论文写作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教师或怯于动笔,或被多次退稿浇灭了写作的热情,总是谈论文写作而色变。2020年11月,笔者有幸聆听到来自《中小学外语教学》副主编赵东亮老师有关论文的讲座,并十分有幸的被当作“小白鼠”(论文被赵老师当作案例进行分析)。虽然分析完后,原本的论文可用内容几乎所剩无几,但是笔者依然非常激动,因为对于论文写作也有了全新的感悟,总结如下:

  一、论文写作前多思考、多阅读、多摘录。

  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论文的选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发布后,当下有诸如“核心素养”、“主题意义”以及“思维品质”等热词,很多时候,笔者在写作前都想选择一个时下最火的关键词,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拼命向上凑,误以为这样被编辑部收稿的概率会增大。殊不知这样“贴标签”式的文章时常文不对题,空有一个花架子。听了今天的讲座,笔者明白了教师论文写作的话题来源多样,可以是来自课堂教学,可以是来自教研活动,可以是来自专业阅读,也可以是来自长期的困惑,但是一定源自当下,并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情感。

有了选题,接下来教师应该针对自己的选题进行全面的文献查找和阅读,形成自己的资料库。今天笔者在讲座中还学到了在阅读文献时的摘录方式,即WWH摘录模板,分别是明确问题(What)、分析问题(Why)和解决问题(How),这样的摘录方式与论文写作的框架基本吻合,因此在写作中能更好的使用。同时,还学会了利用类似Evernote的信息化工具辅助文献的摘录和选用。

  二、写中的第一稿不要怕写得烂。

  当听到赵主编的这个观点时,笔者一开始是非常疑惑的。因为之前在论文写作时总想着一次成型,尤其喜欢在写作的过程中边写、边看文献、边修改思路、边调整方向继续写作,殊不知这样的写作模式会导致自己的文章逻辑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全文的整体把握,时常经过写中的修改,文章的后半段与前半段已经无法处于一个连贯的逻辑关系中了。经过今天的讲座,笔者明白了在第一稿的写作时应该将写得快作为第一目标,并一气呵成,因为评价和创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写作时一心不能二用。

  三、写后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产生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经过今天的讲座,笔者在下一次论文写作后将首先着重关注修改文章的逻辑结构。在这一次被作为案例分析后,笔者发现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拉取文章的几部分主要内容,列举问题、分析观点等,并进行一一对应,观察并思考文章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措施与发现的问题是否能够对应。同时,前期进行的理论支撑能否给予所提出观点和解决措施以有力支撑。随后再着重关注修改文章每一版块的内容,对于内容的选择不要贪多、贪全、贪奇,应该对话题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说深说透。此外,在论文写作时也可以参考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另外,论文写作不应该只是信息的罗列,作者应该从特殊到一般,在众多信息中进行归纳,并抽取出结构性知识,让读者能够进行有效的迁移运用,提高文章的阅读和传播价值。

  论文写作并非难于上青天之事。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迈出专业性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同时,论文写作也非一日之功,教师应该养成每天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寥寥数语到语段到篇章,让写作成为习惯,也让论文写作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