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 共话关键能力。
教学现场:今天有杭小燕、徐凤燕、张绍华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9的乘法口诀》、《扇形统计图》和《调皮的“1”》 。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与会老师对最后一节自主开发的数学课《调皮的“1”特别感兴趣》。让我们来回顾现场:
“1”躲躲闪闪——初试画图
第一题出来,有些孩子无从下手:图上“我”的后面明明只有5个人呀?还有的小朋友知道结果是9人,可是面对题目中的算式,不知该写什么;全班有4个孩子画了图。
于是展示了一个小朋友的图:
师:谁能看懂他的图?
生1:他用一个方框表示举旗子的小朋友,用8个圆圈表示后面的8个小朋友。
生2:可是书上明明只有5个小朋友啊?
师:是啊,书上不是有图吗?画得又好看,为什么这个小朋友还要画图呢?
生1:他的图没有书上漂亮,但它很清楚。
生2:书上,有些小朋友被大树挡住了!而他画的图把8个小朋友都画出来了。
师:根据这幅图,算式该怎样列?
生:1+8
师:咦,题目里只有“8人”这个条件,“1”是从哪里来的?
生:1表示这里的一个小朋友,8表示他后面的8个小朋友(指图)
【一个“清楚”道出了画图的价值:能够清楚地表达数量间的关系。孩子们也意识到了数学中的画图与色彩、美观等非数学元素无关,关键是要帮助我们理解数量间的关系。也正因为这个孩子的图,让躲躲闪闪的“1”慢慢清晰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1”清清楚楚——亲近画图
第二题出来,这次,大部分小朋友都画了图:
师:这次,你们为什么都先画图呢?
生1:画图,就能把大树后面挡住的小朋友画出来了。
生2:画了图,我就能看出,这个小男孩前面应该是7个小朋友。
生3:大家看图,就知道一共8人减去说话的这个小男孩,就是他前面的7个人了。
【这个环节,已无需老师过多的干预,孩子们自觉画图,体会到了画图的
好处,并能够结合图,将算式中减去的“1”弄得清清楚楚。】
“1”无处可逃——迷恋画图
第三题亮出,孩子们埋头便开始画图,只是这幅图画起来有些难度,孩子们画画、数数,又想想再画画。
我们的第一步先来验证图画得是否正确,经过仔细数一数,大家确认以上这幅图是正确的。
师: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式计算吗?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出现了多种解答方法:
方法一:4+1+7=12
方法二:5+8-1=12
方法三:4+8=12
方法四:5+7=12
并且对于每一种方法,孩子们都能结合图,清楚地说出算式的意义。
师:诶?同样一道题,一幅图,可是算式里怎么一会儿加“1”,一会儿减“1”,一会儿“1”又不见了?
学生又一一道来:
方法一,这里的4和7都没有把小鹿算上,所以要加“1”,把小鹿加上。
方法二,这里的5包括小鹿,8也包括小鹿,小鹿算了两次,多算了一次,所以要减“1”。
方法三,4是不包括小鹿的,8是包括小鹿的,所以正好,不用加也不用减“1”。
方法四,5是包括小鹿的,7是不包括小鹿的,所以正好,也不用加,不用减“1”。
师:看来,画了图,调皮的“1”无处可逃啦,无论它藏在哪儿,我们都能清楚地找到它!
【这次,孩子们算是迷恋上画图了,不仅是独立做题时都在画图,列式时都在看图,特别是后面当小伙伴说出那么多种方法后,孩子们都在仔细看图,试图从中找到算式的意义。当他们发现,每一个算式都能在图中获得合理解释,突然发现:画图真好!】
研讨现场:个人课程《思考着……》
琅琊路小学张绍华老师以微型讲座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个人课程《思考着……》。从“只是希望孩子们的作业更有品质”的朴素想法→《提升数学家庭作业品质的实践与思考》个人课题的研究→《思考着做练习》个人课程的开发。看到了张老师一直在陪伴着学生的数学思考。可是,脚步还未停下,眼下张老师又准备开发《思考着表达》课程,打算从“文字语言、图表语言、符号语言、操作语言”四个角度引导一年级的孩子们从学前的“有话就说”慢慢学会“想想再说”。张老师满怀激情表达,她的研究还将继续,比如还有“思考着阅读”、“思考着提问”……
花絮一:特级教师的师父们亲临现场
张冬梅、顾志能都是全国知名特级教师,今天特级教师的师父:张兴华老师、邱月亮老师也来到了现场。两位大师真诚而又智慧的点评,给了与会老师莫大的启发,很多老师都有了一种冲动,自己也想尝试一下这两节课。
花絮二:春生、夏长
今天是立冬后的第一天,在这个冬藏的日子里,我们藏不住激情、藏不住能量、更藏不住智慧,以全身心的热情迎接来年的春生、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