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变革:共创智能未来,共享智慧成果
跨区域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变革专题研讨系列活动(江宁站)
2024年11月29日,由江苏地区多家知名教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的“跨区域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变革专题研讨系列活动(江宁站)”在南京东山高级中学(平和路校区)圆满落幕。此次活动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深刻影响并重塑现代教育模式,共同开启未来教育的新篇章。
活动吸引了来自江苏省巫雪琴网络名师工作室(南京)、南京市巫雪琴名师工作室、江苏省郑茜网络名师工作室、江苏省陆平名师工作室、江苏省汤蓉名师网络工作室(泰州)、泰州市汤蓉名师工作室、江苏省陈莉网络名师工作室(南京)、江苏省隋小波网络名师工作室(苏州)的20多位优秀教师参与线下学习,近7000名线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者线上观摩。
精彩课堂展示,融合人工智能与教学实践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的章莉老师(巫雪琴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授课"人工智能赋能抽奖程序的设计",展示了以“抽奖程序设计”为主题,以"GenAI为助力",以"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为特色,以"项目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流程,真正做到了在项目中实践,在活动中建构,在交流中感悟。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的金丽琴老师(隋小波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AI赋能学习: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新方法”,展示了AI技术如何帮助学生高效备考,不仅锻炼了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而且为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泰州市第二中学的李平老师(汤蓉名师工作室成员)带来了“水果的数字化品控——knn算法初探”,本课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基于KNN算法,开发“橙子智能分选”小程序,做到橙子的智能识别、数字化品控,提高分选效率。首先探究KNN算法的工作原理,然后再探究KNN的应用,完成程序的编写。通过此项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京市第九中学的赵玲玲老师(陈莉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带来了“走进AIGC扩散模型”的公开课,赵老师从猜一猜哪个图片是AI绘画的小游戏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带领学生感受和体验人工智能文生图的功能,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AI的魅力,接下来再自然过渡到文生图扩散模型的工作过程探究。赵老师将复杂的人工智能概念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且深入浅出地分析和拆解了文生图扩散模型的工作过程,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人工智能文生图功能在生活中的运用场景,以及广泛运用会引发的社会问题,思考应对的策略。
南京市力人学校(中学部)骆莹莹老师(巫雪琴名师工作室成员),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再现《山海经》中异兽的形象,调整提示词以实现自己想象中异兽的形象,明白语言表达力和想象力的重要,以及简单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同时,AIGC还可以全流程制作神话故事,明白AIGC在生活中更广泛的应用。最后,以AI诈骗视频结尾,明白新技术的双面性。
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崔寅老师(巫雪琴名师工作室成员),以“与GenAI做朋友——我的智能学伴”为题,带领四年级的学生体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交流,并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自己学习,激发了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
评课深入细致,专家讲座启迪思维
评课环节,华中师大苏州实验校的隋小波老师和泰州市第二中学的汤蓉老师、来自南京29中的栾富海、江苏省高级中学的黄梅老师,针对上午的课堂观摩进行了深入点评,既肯定了授课老师在教学创新方面的努力,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建议。
前沿讲座分享,拓宽教育视野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丁婧博士,在上午的微讲座中,以“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为题,探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参会者拓宽了视野。
下午的讲座环节,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的巫雪琴老师带来了名为“AI赋能教学变革实践与思考”的主题讲座,以“为什么、前面如何做、未来方向与路径”为主线,首先分享了国家、地区、学校等多层面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文件与做法,接着继续分享基于名师工作室的针对人工智能的活动,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技术对教与学模式的变革的行动,最后指出一线教师首先需要自己先学起来,从原理到应用,还需要把技术应用到推进学校的智慧教育方面,真正助力教与学的变革。
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的郑茜老师,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以课程基地建设为主线,介绍了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教学设计,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同时,郑教授还展示了基于实践的系列项目与成果,建议一线教师在研究的时候关注素材的积累与成果的提炼。
此次“跨区域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变革专题研讨系列活动(江宁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江苏地区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高效、开放、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创新。通过上课、评课、讲座等多种形式,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还掌握了更多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方法与技巧,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此次活动不仅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更为推动教育变革、共创智能未来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开课老师信息:
章莉(高中)巫雪琴名师工作室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教师,南京市江北新区优秀青年教师
金丽琴(高中)隋小波名师工作室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
李平(高中)汤蓉名师工作室
泰州市第二中学教师,秦州市“教坛新秀”、“311工程第三层次”。
赵玲玲(高中)陈莉网络名师工作室
南京市第九中学教师,玄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骆莹莹 (初中)巫雪琴名师工作室
南京市力人学校(中学部)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崔寅(小学)巫雪琴名师工作室
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教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
专家讲座与点评
丁婧
博士,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教研员。
汤蓉
泰州市第二中学教师,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泰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隋小波
华中师大苏州实验校高级教师、 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姑苏教育人才C类
巫雪琴
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技术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
郑茜
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信息中心主任。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