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 郎春花
说起童话,我们的脑海中会不由自主浮现出一个个小时候读过的故事,浮现出一个个经典的童话形象:捞月亮的猴子、找妈妈的小蝌蚪、被 7个小矮人宠爱的白雪公主……他们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打开了我们文学阅读的窗棂。优秀的童话故事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幻想;有着挡也挡不住地向外涌的童趣,更有着一种伟大的单纯。这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们无比相似,无比契合,童话也因此成为最爱他们欢迎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童话的教材编排特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通过单篇课文、童话单元、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写话、习作等一系列板块融入童话内容,其中童话体裁的课文有45篇,第一学段占29篇,第二学段15篇,第三学段1篇。
一年级上册虽然就3篇,但占课文总篇数14的21.4%,一年级下册9篇童话则占总数21篇的42.9%,二年级上册9篇童话占课文总数25篇的36%,二年级下册7篇童话占课文总数25篇的28%。从数据可见童话对帮助幼小衔接阶段儿童适应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年级 册数 |
童话课文 |
课文 篇数 |
童话比重 |
一年级上册 |
《雨点儿》《乌鸦喝水》《小蜗牛》 |
14 |
21.4% |
一年级下册 |
《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 《荷叶圆圆》《要下雨了》 《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 《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 |
21 |
42.9% |
二年级上册 |
《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寒号鸟》 |
25 |
36% |
二年级下册 |
《开满鲜花的小路》《我是一只小虫子》 《小马过河》《大象的耳朵》《蝴蛛开店》 《青蛙卖泥塘》《小毛虫》 |
25 |
28% |
再看所选童话的内容,更是充分考虑了幼小衔接孩子的特点。第一学段所选录的童话多与动物相关,尤其一年级,除去上册的《雨点儿》,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占比高达97%。这样的编排充分考虑了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动物的身上有许多孩子的特质,既天真活泼,惹人喜爱,也有令人烦恼的小缺点,动物主角们也会像孩子们一样遇到各种小麻烦,这种与儿童心理高度吻合的童话故事,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进入情境,换位思考。
如果能充分用好童话特质进行教学,那么高占比的童话将带给孩子们非常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助力幼小科学衔接的入学适应,以文化人。
二.童话的阅读教学困点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对于童话的描述:
l “阅读与鉴赏”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l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一学段学习内容:“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书画,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l “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
l “学业质量”:喜欢阅读图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的特点,作简单推测;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愿意向他人讲述读过的故事,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喜欢积累优美的词句,并尝试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诸如“喜欢”“兴趣”“乐趣”“乐于”“愿意”等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可见幼小衔接阶段的童话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兴趣是注意,是关心,是自我关联世界的基本态度。
但是在大量的听课、观课样本中会发现第一学段童话教学最常见的问题反馈就是“不够有趣”。
回望课堂,深入分析这四个字会发现导致“不够有趣”的原因各不相同:
1. 教学目标超出标准,难度偏大。
2. 教学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明。
3. 教学时间满满当当,负担偏重。
4. 教学方式机械问答,趣味不足。
……
三.童话的阅读教学优化
“不够有趣”的原因各不相同,再往前走一步寻找根源,则是因为“理”的缺失。为了改变“不够有趣”的现状,我们研学了大量市级教研活动课例,揣摩背后理念,基于对学生心理、童话文理、课标学理的三维观照,提出教学优化的方向:幼小衔接视角下的童话教学需要“三减”“三增”。
1. 精准定位目标,减小学习难度
再次研读课标,“阅读浅近的童话”“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大体感受”“作简单推测”“尝试”等表述,已经为教学目标定位,“阅读浅近的童话”就不必去深入挖掘深意;“初步体验”“大体感受”就不要引导深入体会;“尝试运用”就不能越位定太高的评价标准。
以一年级朗读为例,梳理课后习题会发现,反复提及的是“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朗读课文”,没有提到“有感情朗读”,这也对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定位在“学习”层级而非“学成”。只有精准定位目标,控制难度,才能让学生感受跳一跳够得到的“趣”。
教材 册次 |
序号 |
内容 |
所属板块 |
课后练习 |
一上 |
1 |
《雨点儿》 |
课文 |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停顿。 |
2 |
《乌鸦喝水》 |
课文 |
1. 朗读课文。 2. 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
|
3 |
《小蜗牛》 |
课文 |
1. 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 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 |
|
一下 |
1 |
《小公鸡和小鸭子》 |
课文 |
1. 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2. 读一读,比一比。 |
2 |
《树和喜鹊》 |
课文 |
1. 朗读课文。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 2. 读一读,记一记。 |
|
3 |
《荷叶圆圆》 |
课文 |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连一连,说一说。 3. 读一读,写一写。 |
|
4 |
《要下雨了》 |
课文 |
1.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 2. 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 3. 读一读,记一记。 (课文中提示泡泡: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 |
|
5 |
《动物王国开大会》 |
课文 |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读一读,说一说。 通知要注意把时间、地点,做什么事说清楚。 还要说清楚哪些人参加,是谁通知的,什么时候通知的。 (提示泡泡:看来,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 |
|
6 |
《小猴子下山》 |
课文 |
1. 朗读课文。 2. 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3. 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掰 扛 扔 摘 捧 抱) |
|
7 |
《棉花姑娘》 |
课文 |
1. 朗读课文。 2. 连一连,说一说。(动物图 事件) 3. 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碧绿碧绿的______雪白雪白的______ |
|
8 |
《咕咚》 |
课文 |
1. 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 朗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 |
|
9 |
《小壁虎借尾巴》 |
课文 |
1. 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朗读课文,说说小壁虎都找过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 3. 选做: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
2. 打开折叠任务,减少教学环节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学习”,里面大有可为,需关注朗读的起始阶段特点和进阶发展过程。学生从认读汉字、词语到句段,要经历正确认读汉字词语、形成连贯语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等三个层次的朗读目标。形象化地说,这是一个折叠起来的任务,需要充分铺展开来进行教学。
徐老师在“字在乐园”中曾提出“双减”课堂应该具备三个特点:1.自然而然的起点;2.秩序井然的习练;3.趣味盎然地生长。只有做到精当选择教学内容,任务少一点,板块少一点,围绕重点任务,展开得充分一点,推进得从容一点,看见每一位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尤其是看见他们经历的挫败,不缺位,这样的教学才真实有意义,才让每一个在真实生长中感受到了“趣”。
3.关注身心规律,减缩时间长度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看,决定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兴趣的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时长。
大班时期,一节课时长25分钟左右,儿童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用童话进行语言游戏。进入小学阶段,一节课时长拉长了15分钟,且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在衔接阶段,若一下子就把40分钟安排得满满当当且缺少节奏变化 ,是不太符合儿童身心规律的。
亚洲幼教年会于2020年曾通过白皮书公布各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时长:
各年龄段儿童专注力时长 |
|
2岁 |
7分钟 |
3岁 |
9分钟 |
4岁 |
12分钟 |
5—6岁 |
14分钟 |
7—10岁 |
20分钟 |
10—12岁 |
25分钟 |
13岁以上 |
30分钟 |
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专注时长平均值是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20分钟左右,学习方式需要有调节,课堂节奏需要有变化,才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徐老师所倡导的用20-25分钟左右完成阅读教学,让孩子们以课中操来舒展身体,放松身心,再进入写字环节,这种前半程读读讲讲,后半程写写练练的两段式课堂结构是一种基于儿童身心规律,有效落实“双减”的举措。
如果说“三减”是为童话教学修剪了枝,规避了一些“不够有趣”的因素,那么最重要的是怎样让前20分钟有足够的“趣”。
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通过与幼儿园老师同课异构寻找自然过渡的衔接点,幼儿园以表演的方式在故事情境中进行语言游戏,孩子们的参与面广,体验感强。这给了我们启示,儿童思考、体验世界的方式与童话的世界是一致的,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或者把故事情境代入到生活中。我们需要为童话教学进行“三增”。
1. 增加学习情景的整体感
童话自带文学情境,老师们具有用好这个情境的意识,只是在设计与实施中还有不足。有些课的情境只出现在课堂起始的导入上,变成了一种“造势”而非“造境”;有的情境只出现在某一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刚刚进入情境又出境了。归根到底,都属于情境创设的整体感不强。
倪特在中高年段的教学中,一再提出要创设相对完整而稳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幼小衔接阶段的童话教学更应如此,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对事物的持久兴趣就来自于情境性、整体性的探索。
今天的三节课,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创设以兴趣为导向,以情感为纽带的完整童话情境。鲜亮童趣的板贴、立体可感的玩偶以具象感知、形象思维的方式把学生带入了童话情境中;分角色读,表演游戏等通过体验让学生融入了故事情境;教师的示范指导、话语引导则建立了童话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了情境的整体感。
《动物王国开大会》是狗熊在一个地点发生了四次对话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是一只小猴在四个地点发生的故事;《小壁虎找尾巴》是小壁虎在四个地点发生的四组对话,三个故事放到一起,童话的反复结构就浮现了。情节的相似性是非常适合儿童以表演游戏的方式来学语言的。老师们通过童话小剧场的方式,让小朋友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经历先扶后放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例 ,教师重点关注对话内容,紧紧抓住“通知”,引导学生根据已知内容对后面内容作推断,培养学生具备信息完整性的意识。最后的字词学习,也是在故事情境中以“通知”的方式来呈现,整体性很强,学生在一次次语言活动中完整对通知的认知,完整的情境让惰性知识变活,更利于勾联生活实际运用 。
2. 增加学习方式的趣味感
幼儿园进行主题式学习,在生活化的环境中以游戏活动,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且人数偏少,基本上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不用老师刻意激发,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往往主动性强,兴趣感浓。而到了小学,每个自然班的人数增加,且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均发生变化,如何让学生活动更具趣味性,能激活每个孩子的热情,并给予每个人在课堂中拥有更均等的机会,是幼小衔接课堂需要正视并重视的重要一环。
(1)趣味导入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对于幼小衔接的孩子来说很非常重要,能否通过导入一下子抓住儿童的心决定了他能否迅速进入故事的情境,今天三节课,《动物王国开大会》老师让学生聊喜欢的小动物,再摸玩偶认识森林动物导入,《小猴子下山》则由视频导入,那是一首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学过的歌曲,在学科联结中自然导入,孩子们兴趣浓浓,《小壁虎找尾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唱着歌谣导入。三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但本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兴趣,自然入境。
(2)趣味识汉字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以识字教学为例 ,我们来看老师的激趣策略。
《小猴子下山》,请学生尝试着掰玉米,这样的体验活动游戏味浓,学生很感兴趣,老师说:玉米结在高高的玉米秆上,可结实了,两只手一起使使劲,玉米就和玉米杆分离了。这不仅仅是教学生掰玉米的动作,也是结合字形在教汉字的构造。
《小猴子下山》识字:掰
①瞧,大大的玉米,连接着高高的玉米杆,哪只小猴子想来掰一掰?(引导)玉米结在高高的玉米秆上,可结实了,两只手一起使使劲,玉米就和玉米杆分离了。评:这么大的玉米你都能掰得动,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
②再看看这个字,你有什么发现?是的,左边有只手,右边有只手,两只手一使劲,就能分开了。一起记住这个字:掰【板贴:掰】
《动物王国开大会》,老师让学生摸一摸玩偶熊,通过对动物身体的直观印象,对部件“能”产生形象感知,再了解四点底是与熊的火爆脾气有关,汉字的学习一下子变得形象而有趣,小朋友们在触摸游戏与老师故事感的讲解中了解了汉字的演变。
《动物王国开大会》识字:熊
(1)出示玩偶熊还有谁呀?老虎大王的助手。
(2) 摸摸它的肚子 评:强壮的身体
你摸摸它的四肢 评:锋利的爪子
(3)所以,最早的熊是这样写的【出示:熊图+字】
能的左半边就是熊强壮的身体,右边两个匕首的匕,就是熊的锋利爪子。它的身体很大,力量很强,脾气也很火爆所以在下面又给它加上了四点底,让它充满了能量。
《小壁虎借尾巴》识字:咬
1. 这天,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来了(拿出蛇),忽然,他张开大嘴,牙齿一合,咬住了小壁虎。(出示:咬)谁来读?
2. 怎么记住咬?你看像蛇那样上下牙齿交错就是——咬。
老师用手偶蛇示范咬尾巴的过程,不仅形象地导入了课题,进入了故事情境,也动态感受了汉字“咬”的形成,了解了“咬”的字理。
三个汉字的学习方法看似不一样,本质却是一致的,都是在童话情境中通过游戏化方式,形象化地认字识字,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感受着汉字文化之趣。实现了课标中所要求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趣味学朗读
朗读既是学习策略也是学习目标,在童话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学生只有在非常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才能形成语感,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在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语言运用。
今天的三节课,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朗读,课堂中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而是有目标,有层次的推进。
一下第七单元教学的主题是“习惯”,指向“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单元学习重点是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
《动物王国开大会》
(1)狗熊用喇叭大声喊,请你来当狗熊接着喊——
生:“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
(2)要开大会,多么重要的通知,老师送你一个喇叭,把手放嘴边,大声通知——
(3)狗熊负责通知谁?生:森林里的所有动物。会有——
你看他怎么说得——大家注意
【出示词卡:注意】注,左边是——三点水旁。瞧!把所有的水都聚集到一处。这里是想把动物王国的动物都有聚起来。意,心字底变红,用心去听(音字变蓝)用心想。
(4)难怪狗熊那么大声,你也用喇叭大声喊——
(4)“!”一个感叹号,大家都要注意奥!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经历了“尝试喊——加“道具”喊——理解通知目的后再喊——学生再次练习大声喊——关注标点“!”喊”,由学生的自然起点出发,通过指导再一次一次练习的提升,逐步读好祈使句。充分打开了有感情朗读的折叠环节。
《小猴子下山》
(1) 一高兴,小猴子就摘了好几个,看,他小心翼翼双手托着,这就是【捧】。咦,他怎么把桃子给扔了呢?【出示插图】
(2) 谁来说说看,小猴子为什么扔桃子?
(3) 【出示西瓜】是啊,原来小猴子看见了大西瓜。又大又圆的西瓜来了,拍一拍,熟了吗?闻一闻,香不香?咬一口,甜不甜?那你猜猜,这西瓜不仅又大又圆,还会又( )又( ),预设:又大又甜、又香又甜
(4) 可真好吃,一定非常美味,快看,小猴子眼睛都亮了。他【手指板书:非常高兴】我们一起来读读。
在小猴子扔桃子捡西瓜的场景中,老师用上西瓜道具,让小朋友拍一拍、闻一闻、猜一猜甜不甜,一下子就激起了小朋友的兴趣高,他们似乎已经成了童话故事里的小猴,眼睛都亮了,再朗读时,那种喜悦自然而然就融进去了。
《小壁虎借尾巴》
老师在“学习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这一环节,选择扣住“您”来体会小壁虎的内心,读出礼貌的感觉;扣住“拨”“摇”来指导学生表演读;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分角色配音读。句句落实,层层推进。
接着由扶到放,在“学习小壁虎和老牛、燕子的对话”时,则放给学生先配音读再表演读,相似的场景,相似的对话,在一次一次反复的朗读练习中,怎样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实现了方法的迁移与运用。
这里的“趣味”不在于方式有多新,而在于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老师的指导,获得一次次练习的机会,见证自己进步的过程。这种趣是一种体验之趣,是一种成长之趣。
3.增加学习任务的融通感
童话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把识字、写字、朗读、听话、说话等学习任务融为一体,悄然渗透文学审美、文化启蒙。这种融通的学习任务更符合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规律。
以《动物王国开大会》里生字词“注意”的教学为例 :
1.狗熊狗熊,你是要通知谁呀?生:森林里的所有动物。会有——
大大小小的动物都要引起——请大家注意
2.【出示:注意】请你读
注,左边是——三点水旁。瞧!把所有的水都聚集到一处。这里是想把动物王国的动物都有聚起来。
意,心字底变红,用心去听(音字变蓝)用心想。
3.狗熊用了什么办法引起大家的注意的?
生:用喇叭大声喊 还有什么方式
生:一连说了十遍 【出示词卡:十遍】
4.老师送你一个喇叭,把手放嘴边,大声喊——
生读 一遍
“!”一个感叹号,狗熊是在通知老虎大王的命令呢!你继续通知。
生 两边 接着,生: 三遍
4. 这样一遍接着一遍说,狗熊一连说了十遍。你们注意听了吗?
狗熊通知的是什么事?【板书:事情】
谁参加呢?【参加人】
老师问“通知就是要引起小动物们的——注意(生答)”,伴随着内容理解老师出示了这个新词,指名读“注意”后对这个词的讲解“注,左边是——三点水旁。瞧!把所有的水都聚集到一处。这里是想把动物王国的动物都有聚起来。
意,用心去听音,就是用心想。”也是融故事内容理解与字形、字义为一体;随着老师问“狗熊用了什么办法引起大家的注意”,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了明显信息,并通过学生开火车当狗熊在情境中播通知,一遍一遍读,不仅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也让所有孩子对通知内容耳熟能详,这就为后面他们说出通知要说清楚事情与人打下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课程引导语“你们注意听了吗?”过程评价语“狗熊都说清楚了,你们也都注意到了。”是教师对于词语“注意”的实际运用示范,这其中也巧妙融入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举多得。
“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课程标准“学段要求”的四个方面,也是四种语文实践活动。以“识字与写字”为主线,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整而稳定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融通学习,既实现了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也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逐渐形成。
四.童话的综合育人价值
童话在幼小衔接阶段的价值还不仅仅在阅读教学中,它为无纸笔考核的主题情境创设也提供了极好的资源。
我们的晓小种质库,就充分运用童话情境,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创设了“种子密码库”、“种子四季风”、“种子FM电台”、“种子太空游”、“种子万物展”五个小的学习任务。学生置身童话情境中,在分项学习任务中体验种子旅行的美好,感受劳动与成长的快乐,获得“精良‘晓’种子”,最终完成“‘晓小’种子旅行打卡单”的测评。
任务内容 |
所属领域 |
评价维度 |
完成时间 |
完成方式 |
亲爱的晓小们,欢迎你们来到 “‘晓小’种质库”。这里的小种子身上都藏有神秘基因链,请你正确大声地读出他们,填一填吧! |
识字与写字 梳理与探究 |
识记 |
20分钟 |
(认读小游戏) 1.借助学过的偏旁部首推测字音字义,掌握部首识字的方法。
|
晓小们,‘种质库’的小种子还会乘坐飞船,飞向神秘的太空。请你仔细聆听短文介绍,完成导图,努力让种子成为一颗“太空种”吧! |
阅读与鉴赏 |
理解与运用 |
每人20分钟 |
(听力对对碰游戏) 1.学生聆听短文内容:《送上太空的“神秘”种子》 2.在框架思维导图的答题板上,找出对应的答案卡片,填入题板。 |
晓小们,我们和“种质库”的小种子们一起踏上了旅行,用眼睛观察美好四季,请你说出有关四季的古诗与习俗,帮小种子们寻找养料,快快长大吧! |
阅读与鉴赏 |
识记、理解 |
每组2分钟 |
(四季赠锦囊游戏) 1.每位学生在“春、夏、秋、冬”四组锦囊中任选一组。 2.两人一组进行赠送锦囊游戏。 3.一人抽一张锦囊提示卡,另一人答题。 4.锦囊全部抽完后结束,以答对个数为评价。 |
亲爱的晓小们,听说小种子在旅行中听听美妙的声音与音乐,会成长得更强壮哟,请选择一块翻板,翻开它并配乐朗读上面的优美片段,让种子生长得更饱满吧! |
阅读与鉴赏 |
朗读 |
每人1分钟 |
(配音翻翻乐游戏) 1.学生在题板墙“种、子、电、台”四个题板中任选一个翻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出相应的课文片段。 |
晓小们,我们陪伴种子一起旅行,经历了慢慢成长,一定有你自己不一样的感受。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与“种质库”里的其他小种子们分享吧! |
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 |
表达与交流 |
每小组3分钟以内 |
(经历分享游戏) 1. 学生自由组队,每对5-6人。 2. 每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排演演读节目(朗诵、情景剧、演讲等,形式不限)进行分享。 3.话题: (1)种子的奇妙旅行 (2)长大之后的梦想 |
不仅如此,童话特有的教育性、知识性、游戏性、幻想性和生活性等特征,在幼小科学衔接、课程综合育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童话既属于文学,又属于儿童。
李吉林老师说“我们是长大的儿童,儿童是正在长大的我们。”幼小衔接视角下的童话教学最好的模样也许就是我们这些大儿童回到儿童的原点、生活的起点、知识的逻辑点,乘着童话的翅膀,和孩子们一起带着好奇、带着想象飞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