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主题意义的一次头脑风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课程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这也给一线教师在解读主题、主题语境和主题意义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这个热点话题,赵老师直接在讲座的第一部分抛出一篇英文故事Peter’s Golden Bridge,让老师们解读该文本的主题意义。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老师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该文本的主题意义。比如它体现了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亲子关系、个性培养、青少年与成年人之间看待问题方式差异……但,作为教师,在备课中的文本解读需要更高的要求,决不能停留在个人的观点感受,而应该有更客观和全面的视角。赵老师提出,在解读文本主题意义时,需要关注标题以及文章各个段落与主题意义的相互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据此,他认为该文本的主题意义应该是民众对公共产品所持有的态度以及群策群力的依据。听完赵老师的分析,在赞叹之余不禁感慨,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依靠科学严谨的分析视角,还需要教师自身知识、视野和深入的思考。而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反思、积累学科教学和专业知识。
二、论文写作的那些事
论文写作是个我一直想提高,却常常停留在“想”却迟迟未到“提高”的痛点。赵老师这次的讲座不仅在理论高度进行了指导,更是加入了对具体论文分析的内容,更直观生动地剖析了论文写作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1. 选题与标题
Well begin is half done. 对于论文写作,应该从论文标题算起吧。如何找到合适的选题?赵老师说,好的选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符合理论发展趋势。然而知易行难,功在平时。只有在日常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把握新课标的理念与方法,选题也方能更精准。此外,还可以从重要性、创新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
2. 概念与逻辑
界定概念和遵循写作逻辑是是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而其中的概念,不仅是对论文关键词的界定,更是对研究视角和逻辑关系的梳理。否则极易出现前后矛盾或、内容杂乱及论述不清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导致文章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失去阅读价值。因此,围绕论文主题的整体框架一定要先搭好。
3. 论点与案例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论文写作的长处在于教学实践的例子丰富多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是一个短板,往往写着写着就变成案例叙事,让论点论据偏于个别性和特殊性,缺乏普遍意义和借鉴价值。以例子佐证论点,而非论点成为案例的陪衬,这也需要更一进步加强专业阅读,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才能真正做研究型的教师。赵老师提出要做好文献阅读,才能有高质量的输出。一篇论文写作中参考二三十篇文献是常态。写论文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写作前做足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写好一篇专业的论文。
三、研究型教师们该有的日常
论文题目和研究点的活水从哪里来?日常收集话题!灵感可以来源于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专业阅读、社会热点以及长期困惑等诸多方面。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一定可以找到写作的切入点,层层剖析,娓娓道来。唯有通过阅读,积累资料,并借用一定的工具进行整理和加工,才能聚散为整,渐入佳境。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授后反思的常规工作之时,养成常记录的习惯,定会有量变产生质变的时机。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且记录,且实践,且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