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第一期)线上说课(高中阶段)——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022/3/29 20:16:04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巫雪琴

新闻撰写: 说课老师        审阅:金婧         终审: 巫雪琴

         《跨学段信息素养衔接》系列研讨活动基于育“未来人”的教育理念,即育“有家国情怀、世界视野、未来胜任力”的人。站在全人的发展视角来审视中小学阶段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断层与外延式问题,依托高中新课标、以学科大概念为主线,梳理不同学段知识点,再针对相应知识点逆向梳理与修正不同学段相关专题的学习目标,每个主题通过线上说课、线下教学、专题研讨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进行改进,最终重构跨学段信息素养目标与评价体系,推动信息素养培养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活动的过程也是广大一线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快速提升的过程。

 

第一期主题为《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线上说课,本期活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共有31位老师参加。小学与初中阶段活动时间为3月27日晚上7.30-9:30,高中阶段活动时间3月28日晚上7.30-9:03。腾讯会议:613-915-8425,会议密码:123456。

  

高中

1.潘凌云

     江苏省泰州中学,泰州市第五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链接生活 启迪智慧”

      本节课包含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数据和学生学习探索双重情境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覆盖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人工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一体验。项目活动设计中,解决平均数、中位数等子问题的算法都是来自学生熟悉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问题情境中迅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本节课采用不插电的项目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点在于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不使用任何实体计算机就能达到计算思维培养的目的。 


2.赖红瑜

      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南京市江宁区第九届、第十届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我为花滑来计分——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选用为冬奥会比赛项目花样滑冰计分为项目课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具有实际意义。首先从现场模拟人工计分,到利用WPS表格计分,再到Python编程计分,通过充分体验对比人工、常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特点,发现区别,使学生掌握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再从单个动作拓展到多个动作、不同项目、不同要求,在体验各种计算机程序的同时,充分发现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优势。最后采用开放式交流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选择恰当的方法来优化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性。

3.宣震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玄武区学科带头人

     《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编写随机抽取学号程序》

本节课以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主线,依托自我介绍的微项目情境开展教学,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公平、出错率低的方法如何实现。在活动一中,通过与人类解决问题过程进行对比,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通过播放算法微视频,让学生了解算法及其描述方法,初步学习简单算法的设计。在活动二中,采用半成品文件策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与迁移,解决本节课伊始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节课是学生接触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一节课,所以微项目采用的代码比较简单,力争使学生在自我探究中体验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4.顾娟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江宁区第一届学科优秀青年教师。

    《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智能体重秤设计》

     本节课以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体育生选拔为项目背景引入,可操作性强且有一定意义,学生乐于参与的同时更能有所获。经过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结合现有实际情况,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先从人工再到工具软件,最后着重强调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层层递进,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在编程解决问题中,以智能体重秤设计为项目,考虑到本节课是程序设计入门第一节课,在任务设计中,算法设计采用步骤排序、程序编写使用成品程序联系算法进行解读,尽量降低难度以消除学生对程序设计后期学习的畏难情绪。任务设计同时注重使学生能做到“学中做、做中悟”。


5.董士林

     南京宇通实验学校 ,学科主任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法口算练习器》

本项目以为小学生设计一个可以进行100内加法口算练习的程序为情境。从功能分析、方案设计、算法描述、编程实现等方便启发学生逐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剖析研究“加法口算计算器”,学生真正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的过程,培养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能力。

6.黄亚涛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三中学,高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名师,省级科普工作室优秀辅导员。

    《python编程为儿童设计自动出题机器人》项目式课程学习,通过学生制作的微视频《编程之家的故事》情景导入和教师学习资料包和开放网络资源,小组角色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提问交流,课程学习评价小结反思等课程环节开展学习,进行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反省、评判性思维,展示交流等综合能力。

7.张晶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第八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盲盒大派送--猜数游戏微项目探究》

      本项目来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从小组PK-猜盲盒,到运行游戏-猜数总动员,再到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来描述算法,最后进行代码分析,充当小小的设计师,来进一步改编完善这个游戏项目。几个活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学生理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了编程加工的魅力,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8.胡海燕

      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一级教师。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设计特点:1、从数学中的算法切入,用数学题”鸡兔同笼“作为入口,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算法的不同表述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然语言、流程图,代码都是不同的解决工具。

2、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代码,利用画程软件里的”所见即所得“,将流程符号与代码行对应,消除学生对代码的距离感。

3、带领学生通过画程、通过代码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其共通之处。


9.刘幼奋

      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一级教师

     《防疫机器人,助力“科技冬奥”》

      在“科技冬奥”的背景下,以防疫机器人的功能探究为项目组织教学。本节课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设计者的身份来思考分析问题。以测温功能为切入点,从初设计、再升级、程序实现这几个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体会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学会用流程图来描述算法。最后拓展防疫机器人的其它功能,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巩固,提升计算思维。本节课设计特点:从当下热点问题出发,使学生能快速进入问题情境,展开头脑风暴;同时,科技冬奥也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其信息社会责任感。


10.章莉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一级教师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核酸检测人数统计为例

       本课贴近生活,以“核酸检测”为主题,以“流程图设计算法”为核心,以“画程的所见即所得”为特色,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的问题解决中认识顺序、分支与循环结构,感知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培养计算思维。

11.李凡

      江苏省淮阴中学,中学一级教师,2017年江苏省信息技术学科优课评比一等奖

      本课题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本节课核心问题:如何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飞花令游戏程序?围绕该核心问题,设计系列有逻辑有梯度的问题链,通过课堂启发性问题结合相应任务单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自主、协作与探究学习,在系列问题解决中,掌握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开启用“已知探未知”的思维方式,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融合到日常的编程教学中,内化学科思维,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12.张宝峰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高级教师,2017年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本课以《探索信息系统用户登录的“秘密”》为项目主题,通过现实世界中“门”和虚拟世界中“用户登录”类比,将“人的决策”和“作出判断的分支结构”相联系,助力逻辑判断到计算思维的转化;在if(else)语句的运用中实现用户登录算法,并在进一步分析问题、优化算法、修改和调试运行中总结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13.安为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中学一级教师,2021年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导师”。 

    揭秘考务通身份验证流程:以智能时代标准化考场中考务通“身份验证”流程做为项目主题,通过项目描述、项目分析、项目探究等环节组织多个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考试中监考老师规范行为动作、智能设备辅助过程,了解“人工解决问题”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通过学生填写“身份验证”中关键问题的分析表,使用画程将分析内容转换成流程图,完成“身份验证”的设计,运行Python程序“身份验证系统”,测试数据得出结果,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这一系列评价活动,达成亲历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与程序的关系,增强程序设计的自信心。


14.徐杨峰

   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海门区骨干教师

    本节课遵循“趣为源,用为径”的教学理念,围绕当前国家高度关注的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问题开展项目式教学。学生在利用micro:bit设计制作“防近视提醒器”的过程中,尝试撰写专利申报书,动手组建实验作品,体悟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学会使用自然语言与流程图描述算法。通过情境导学,合作助学,踊跃展学,多元评学等课堂环节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提升信息素养。

 

 

         忙碌的你,平时也许只是埋头关注自己手中的教材、囿于自己的学段;今天,当你抬起头,纵向看不同学段的教学、不同学段的老师,甚至开始思考不同学段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内容、甚至是目标、甚至是评价的时候,是不是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远处那棵会思考的“芦苇”了?是不是也有一点“使命感”了?对,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正是本系列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

         来吧!加入我们,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