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
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是选择性必修3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逻辑”是整本书最核心的概念,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解和掌握后面所有知识的基础,所以本框题内容在全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框题共有三目,分别:是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这三部分是并列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最后是对整框题的总结,即形式逻辑有哪些规律以及为什么要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整框题在编排上是一个分总的结构,符合人的认识逻辑,与其他框题相比,内容多、难度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同样对于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课标要求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区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相关内容,理解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内容及要求。
2.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进行议题式教学,以“逻辑思维有哪些基本要求?”为总议题,设计了三个子议题:何谓同一律?何谓矛盾律?何谓排中律?每一个议题通过设计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探究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教室里的泡面问题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真实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式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相关知识。
2.难点: 正确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活动1:激趣导入
清晨,小明和班主任老师有如下对话:
班主任:小明,你今天又迟到了多长时间?
小明: 今天我刚刚迟到了20分钟;
班主任:今天为什么会迟到?
小明:早上带来2包泡面,中午不想去食堂排队。
班主任:去食堂买饭该不该排队?
小明:排队不好,不排队也不好......
思考:小明和班主任老师的对话中有没有什么问题?逻辑思维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呢?
总议题:逻辑思维有哪些基本要求?
[设计意图]
以学生常见的迟到现象为导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起学生的思考:原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言行可能经常会犯逻辑思维上的错误,从而引出总议题:逻辑思维有哪些基本要求?
活动2:探究活动:
甲同学:“你在教室里吃泡面,弄得教室里全是一股泡面的味道,影响别人学习。”
乙同学:“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么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探究:
(1)你觉得在教室里吃泡面会不会影响别人?
(2)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乙同学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议题一:何谓同一律?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1)公式:
①公式表达:“A是A”。
②公式意思: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2)要求: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3)条件性:
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刚成立时萧条荒凉、民生艰难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100年的发展已成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中国。
学生活动:你能否列举违背同一律的例子?
例1
客人:你这里有好茶吗?
营业员: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茶?
例2
甲问:“我能用蓝笔墨水写出红字,你信吗?”
乙答:“不信。”
甲就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红”字。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再现,设计两位同学因在教室里吃泡面产生的矛盾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理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集体意识,在行为上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逻辑上要遵循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不能违背同一律,从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进一步深入学习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避免产生违反同一律而出现偷换概念或者偷换论题的错误,最后让学生自己列举分析生活中违背同一律的现象,加强对同一律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3:
探究活动:中午班里一个女孩小莉跑过来跟班主任哭诉,自己带来准备代替午饭的泡面不见了,经班主任调查,现查明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拿的,四人表述如下:
赵:“不是我拿的。”
钱:“是李拿的。”
孙:“是钱拿的。”
李:“不是我拿的。”
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请问拿走小莉泡面的是谁?为什么?
提示: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这就要遵循矛盾律,即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议题2 何谓矛盾律?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1)公式:
①公式表达:“A不是非A”。
②公式意思: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要求:
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做“自相矛盾”。
(3)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课堂巩固:下列论断有些是自相矛盾的,有些不是。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 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②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 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④ 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提示:
①和④论断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要么画圆,要么画方,不存在“一个方的圆”;既然“太紧张”,就不可能“不知不觉”。
②和③论断没有自相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是对立统一的;认识能力的“无限”与“有限”也是对立统一的。
[设计意图]
通过“是谁拿了小莉的泡面”的探究,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行为要有底线意识,有所为有所不为;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逻辑推理,探究得出形式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矛盾律。后面再用4个事例让学生进行辨析,加深对矛盾律的理解,也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能自相矛盾,犯形式逻辑的错误。
活动4:学生活动
你能否列举违背矛盾律的例子?
例 :在“香港修例风波当中,蒙脸暴徒当街打砸抢、焚烧等疯狂的暴力犯罪活动,美国众议院议长的南希·佩洛西居然公开宣称,发生在香港的示威游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争取民主和法治的非暴力示威”;西方政客称香港的暴徒是“勇士”。
美国明尼苏达州黑人男子遭警察暴力执法后死亡的案件,引发美国黑人群体激烈的街头示威抗议,并演变成骚乱和打砸抢事件。说出香港街头暴乱是“一道美丽风景线”的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反倒说“这真是一场悲剧,这是一种犯罪。”、“它伤透了你们的心,它真的伤透了你们的心,这太令人悲伤;但必须要有,必须要有人被绳之以法。”
提示:典型的自相矛盾,违背了形式逻辑思维一致性的要求,本质上是典型的美式双标,显示西方政客虚伪、丑恶的嘴脸,以及赤裸裸的阴暗心理。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深化对同一律的理解。通过列举美国众议院议长的南希·佩洛西对香港和美国同样事件的不同态度,说明美国的反华分子不顾基本的形式逻辑基本要求发表反华的言论,显示西方政客虚伪、丑恶的嘴脸,以及赤裸裸的阴暗心理,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思想,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的政治认同。
活动5:探究活动
为解决泡面问题,班主任老师利用下午班会课的时间,让同学们讨论是否可以在班级里吃泡面。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人认为可以在教室里吃泡面,也有人认为不可以在教室里吃泡面。班主任问小强的态度,小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思考:
(1)你对这个问题持哪一观点?理由是?
(2)小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提示: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议题三:何谓排中律?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1)公式:
①公式表达:“A或者非A”。
②公式意思: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要求: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做“两不可”。
【学生活动】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规律名称 |
基本内容 |
公式 |
适用范围 |
要求 |
逻辑错误 |
同 一 律 |
思想自身同一 |
A是A |
概念和判断 |
确定性(自身同一) |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
矛 盾 律 |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
A并且非A |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
自相矛盾 (两可) |
排 中 律 |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
A或者非A |
矛盾判断 |
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
两不可 |
4.总结: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内容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实践的关系
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板书设计:
同一律 |
矛盾律 |
排中律 |
必须前后一致 |
不可自相矛盾 |
不能骑墙居中 |
|
|||||
[设计意图]
通过是否可以在班级吃泡面进行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懂得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会对周围其他人产生影响,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形式逻辑思维的明确性要求排中律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合乎逻辑的思维应该具有明确性,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防止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活动6:研究型作业
就学生在班级吃泡面的情况,做调查研究:
1.学生为什么会在班级吃泡面?
2.在班级吃泡面会有哪些影响?
3.如何解决在班级吃泡面的问题?
要求:
(1)分小组合作开展研究
(2)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3)在班会课或者政治课上展示
[设计意图]
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通过布置研究性作业,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身边的真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布置研究性作业,将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丰富评价方式。
(教学设计教师:南京市第一中学 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