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沈晨
【理论依据】
本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从中汲取哲学智慧,指导实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培育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坚定理论自信,指导学生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对生活中的矛盾有有了一定的的感性认知,对矛盾的观点及其方法论存有好奇心。通过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知识有所了解,但是由于矛盾的原理相对更抽象,更难理解,学生比较容易混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需要重点讲解,引导区分。
【课程标准要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典型实例,理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2.增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会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学会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树立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掌握矛盾分析法分析事物的矛盾,增强学生对国家当前重点政策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教材分析】
引言是本课的导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讲述发展的观点,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述矛盾的观点。
三框的逻辑关系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本课帮助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述矛盾的观点。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包括三目。
第一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述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基本属性,领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目“矛盾问题的精髓”,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第三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阐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本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运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2021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展示议题:双减政策何“从”何“去”?
学习任务一:探寻“双减”缘起,解决主要矛盾
材料展示:
(一)义务教育现状
1、过热的校外培训
过去10年我国教育相关企业总数从78万家上升到412万家。当前中国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教育培训行业已经发展出以校外培训机构为主体的万亿级市场。2013年全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是10226亿元,2018年增长到20960亿元,5年便实现了翻倍。《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提到,过去几年中有超过千亿元的资本涌入K12教育市场,其中2020年融资总额同比增长了6.6倍。
同时,由于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导致无证无照机构屡禁不止,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与中小学招生入校挂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机构倒闭等事件时有发生。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展开“烧钱”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
2、学生负担过重
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此外,长时间参加在线辅导班课程,也使孩子的视力直线下降,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双减”?
“双减”政策的实质是根治义务教育阶段的“顽疾”:“唯分数”的教育短视行为和价值取向、被资本裹挟的校外培训对学校教育的疯狂挤压、成倍增长的社会焦虑、因过度培训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不正常的义务教育生态。
1、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双减政策要求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既要求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又要求做好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既要求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又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2、“双减”的同时还需要“双增”。
一是“课堂增效”,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启发性、有效性,真正让学生把知识学透;二是“课外增能”,学校的课外服务要满足学生实现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兴趣的需求,增强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问题1:义务教育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双减政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面对义务教育改革这一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哲学上把它叫做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症结、要害、实质对根治义务教育阶段的“顽疾”起到决定性作用。
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问题2:请你思考,什么样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学生回答:复杂事物
教师总结: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存在的前提条件: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在一个时期由于各种矛盾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如图所示:
学以致用:下列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展示材料:帕累托原则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比如: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
问题3: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结合生活实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主要矛盾。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面面俱到还不如重点突破。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正如古人所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主要矛盾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也是今天学习的第一条方法论。
问题4: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了主要矛盾,为什么仍需要“多条腿”齐步挺进?
教师总结:不可以忽略,因为次要矛盾的变化也影响主要矛盾,促使或延缓主要矛盾的发展。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问题5:请你列举蕴含“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俗语。
打蛇要打七寸;
从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
工作到点子上;
力气用到节骨眼上;
好钢用在刀刃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学习任务二:评价“双减”利弊,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现阶段双减政策实施成效:
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表示赞同“双减”政策的比例分别是96.8%、92.8%、90.5%和96.0%。“双减”政策得到了普遍赞同,尤其是得到学生和校长高度赞同。
1.90%以上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校通过制订作业管理办法,强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的质量,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
2、76.2%学生睡眠时长达标
7714万份对家长的无记名调查问卷显示,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比2020年提高了约36个百分点。
3、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80%
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4、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
在课后服务中,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91.7%的教师参与提供课后服务,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二)“双减”改革面临困难和挑战:
一是教师高质量作业设计能力亟待提高。二是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三是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违规行为。四是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加重。五是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
问题6: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但是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不仅影响课外培训机构盈利,也让一些家长焦虑不已。如何正确看待该政策?
国家不仅通过“双减”政策、教师轮岗制、大学区分校制等教育改革来确保教育资源的平衡,同时,还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主导地位,来提升国家对教育行业的把控能力,让教育不再是投资者的盈利项目,而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从长远看,双减政策的利大于弊,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见该政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思考:
1.现代汉语引入了外来语和网络语言,这会改变汉语的民族性吗?
2.俄乌冲突会改变当今时代的主题吗?
3.在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教师引导: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不会,这说明什么?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抓住主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问题7:看问题要抓住主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否就可以忽略?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可忽视支流。
问题8: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小试牛刀:下面说法中哪些体现了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哪些体现了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一国两制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好钢用在刀刃上;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和平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乱仍然存在。
学习任务三:科学实施“双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国家推出了“双减”政策,引发了教育行业的“大地震”。根据政策规定,只要是新近申请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不再予以审批,而旧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针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核和督查,对没有办学资格、不正规的、在多处开设培训场所的将严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去”还是“留”。
70万余家机构纷纷倒闭,1000多万教培员工将面临失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相关细则,北京更是停止了审批有学科背景企业上市,把门槛都拦死了。
问题9:有人说:双减政策就是要把校外培训机构“赶尽杀绝”。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说明你的理由。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一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大教育环境,更好的为国家培养高质人才。校外教育是社会教育大的构成部分,整体大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教育培训机构并不全是学科类培训机构,还有一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例如艺术类、体育类、科技创新类校外培训机构等。校外机构要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和转型,接受国家监管,严格守规范,严加管理。如网易有道推出6款素质教育产品,包括少儿编程、围棋、科学、美术、机器人等内容;少年得到的产品“泉灵的语文课”,改名为“泉灵的素养课”;猿辅导宣布做素质教育,上线“南瓜科学”;好未来整合了成人教育等多项业务。
因此,双减政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不是“一刀切”,而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10: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理解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减”去校外培训,为什么效果不同?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面对学科校外教育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具体分析他们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问题11:我国为什么要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脱贫?
①从认识世界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②从改造世界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分析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问题12:请你说出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俗语。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量体裁衣、千篇一律、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总结:矛盾分析法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①矛盾的概念、基本属性及方法论
②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④矛盾普遍性与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⑤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方法论;
⑥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2、全国高校应届毕业人数创新高,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
有家长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大学教育是专业性教育,大学学习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将大致确定一个人一生的专业方向和工作性质,甚至决定创业的成败。大学生应该首先学习完成学校的基本课程,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必然会影响学习质量,甚至因此放弃学业。大学生创业应该在学习完成学校基本课程的基础之上进行,不能舍本逐末。
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评析这位家长的论述。
3、改革开放初期,马路经济曾对S市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后因负面影响凸显备受诟病,在中心城区甚至被取缔。新冠疫情暴发后,S市经济一度停摆,保就业保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任务。市税务、金融、交通和卫生等部门根据本市情况联合出台了让马路经济适度回归的政策: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符合防疫要求等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等。这一政策助力中心城区零售餐饮等店铺复工率超过98%,增加就业岗位约8万个,推动了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解析S市让马路经济适度回归的合理性。
4、“信息茧房”一般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横亘在人与世界之间的这个矛盾,究竟是谁造成的?人们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推荐算法应该成为“背锅”者。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在获取用户数据样本后,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在短时间内解析数据并实现精准推送,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这种“量身定做”会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可能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导致个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判断能力逐渐弱化等弊端。
也有人认为,真正的“背锅”者应该是人自己。“信息茧房”在最初被提出的时候,推荐算法尚未出现,其意只在于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会让人在单一信息源的喂养下成为“信息偏食者”。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
请你选取其中一种看法,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教学反思】
总体上,本节课不仅教学难度大,教学容量也比较大,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哲学思维去驾驭,这部分内容的抽象性较强,在教学方法上选择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用环环相扣的问题给学生搭建“脚手架”,突破重难点知识。
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节课采用热点“双减政策”,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于该政策的了解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其本质,导致教师讲授的过多,学生参与的过少,而且有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压力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混为一谈,容易造成错误的价值观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