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和平教育、共创美好未来
——“和平教育”种子教师培训
南京有历史创伤的记忆,有更大的责任去倡导和平,因为创建和平是对创伤历史的最好的一种记忆和修复。历史不能遗忘,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但是如何记忆呢?就是要大力宣传和平、践行和平、进行和平研究、开展和平教育,在不同层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和平活动。
2021年01月07日,为了推动“和平教育”,南京市陈红名师工作室特别邀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兼和平学中心主任刘成教授介绍“和平学”。南京市陈红名师工作室、鼓楼区初中高历史教师参加了活动。
讲座由南京市宁海中学历史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陈红老师主持。刘成教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发布的2050教育宣言《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引入讲座:为了应对人类未来的多重生存威胁,创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调整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的范式转变。这一转变要求受教育者从了解世界到做出行动,再到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刘成教授通过讲解“单一-多样-互动-融合”的四层关系模式下的文化、民族、宗教关系,点明了和平学学科的超越性特点,指出了在全球网络、经济、生态整体性愈发增强的趋势下,和平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刘成教授强调,非暴力是和平教育的核心。2001年,联合国大会制定了“为世界儿童建设和平与非暴力文化国际十年”的目标。该项目曾一度就是否将“非暴力”(non-violence)一词纳入标题而进行讨论。刘成教授称这一争论的缘由是“非暴力”本就是“和平文化”(culture of peace)一词的应有之义,两者同时出现在标题中有语义重复之嫌。刘成教授将“是否应把‘非暴力’纳入标题”的问题抛向在场听众,参会教师围绕正反两方观点各抒己见。刘成教授点评称,尽管语义重复是标题拟定的忌讳,但为了强调“和平文化与非暴力紧密相连,且暴力手段永远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该项目的制定者仍改变了常规做法,将“非暴力”一词纳入到了项目名称中。
刘成教授在座谈中指出,和平学是具有融合性与世界性的跨学科领域,因此和平教育需要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在中学和平教育中,当今之课堂应承担三种任务:其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及经验;其二,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这是经验性教育和建构性教育间的沟通桥梁;其三,塑造一定的建构性观点,对于某些涉及人类根本原则的认知需要建构和价值前设,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树立符合正向价值观的认知。刘成教授还强调:不好的历史教育与战争、仇恨相连,而好的历史教育则与和平相连。牢记历史不是为了记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追求和平。中学和平教育更应当积极引领学生们走出局限的视野,理解并践行更广义的和平。
会后开展了陈红工作室和刘教授的团队开展积极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