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维法”分析动点类问题
南京29中致远校区 鞠 峰
newhousenewlife@126.com 13851621442
动点问题是中考的一个热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综合性强、开放度高,要求学生能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动点类问题从运动主体来看,包括单动点问题、双(多)动点问题;从运动路径来看,包括在直线形、多边形、圆、函数图像等上面运动;从问题呈现方式来看,可以研究面积问题、函数关系、最值问题、存在型问题等.
本文所说的用“四维法”分析动点类问题,就是指从“运动路径、时间范围、过程分析、数量表示”四个维度分析动点的运动过程.“运动路径”是指研究动点在什么图形上动,这个图形通常可表现为直线、射线、线段、折线、多边形、圆(弧)、函数图像等;“时间范围”则是指动点的运动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双动点问题通常会这么描述:“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随之停止”.这个“时间范围”其实可以为后续研究中的分类讨论或根的取舍提供依据;“过程分析”则是要分析整个运动的过程,看看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分析时要抓住一些特殊点,如起点、终点、交点、拐点或其他表示特殊位置关系的点;“数量表示”则是用含有时间这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出已走的路程或未走的路程,这一步其实是从分析问题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这一步,可以把具体问题数学化,为后续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做好准备.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例1.(2014•宿迁)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90°,AB=8cm.BC=4cm,CD=5cm.动点P从点B开始沿折线BC﹣CD﹣DA以1cm/s的速度运动到点A.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PAB面积为S(cm2).
(1)当t=2时,求S的值;
(2)当点P在边DA上运动时,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
(3)当S=12时,求t的值.
C |
P |
B |
A |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单动点的问题,我们用“四维法”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 先看运动路径,点P的运动路径是折线BC﹣CD﹣DA;再看时间范围,求出AD=5cm后,我们可以知道P点的运动路径总长14cm,因而点P的运动时间范围是0≤t<14;三看过程分析,点P的运动中,AB边上的高不同,因而需要分类讨论;四看数量表示,当P点在BC段运动时, AB边上的高即为P点的路程,当P点在DC段运动时,AB边上的高为定值4,当P点在AD段运动时, AB边上的高可通过相似或三角函数求出来.
基于前面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我们再来看题目的3个问题就很清楚了.(1)动点P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t=2时,BP=2cm,∴S的值=8cm2 ;(2)当动点P在线段AD上运动时,根据相似或三角函数求出高PE,再求出S的函数表达式;(3)当动点P在线段DC上运动时,面积最大,此时面积为16cm2,因而 S=12时,P点可能在线段BC上,也可能在线段AD上,需要分类讨论.
例2.(2014娄底)如图甲,在△ABC中,∠ACB=90°,AC=4cm,BC=3cm.如果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s.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
(1)设△APQ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S的最大值是多少?
(2)如图乙,连接PC,将△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当四边形PQP′C为菱形时,求t的值;
A |
B |
C |
P |
Q |
P’ |
乙 |
A |
B |
C |
P |
Q |
甲 |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双动点的问题,我们用“四维法”分析动点P、Q的运动过程. 先看运动路径,点P的运动路径是线段BA,点Q的运动路径是线段AC;再看时间范围,题目中明确说明运动时间范围是0<t<4,这说明动点P没有走完全程运动就停止了;三看过程分析,两个动点都是在线段上运动,因而不需要分类讨论;四看数量表示,当BP表示P点已走的路程,AP则表示P点未走的路程,AQ、CQ分别表示类似的含义.因此,在运动过程中,BP=t, AP=5-t, AQ=t, CQ=4-t .
基于前面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我们再来看题目的3个问题.(1)过点P作PH⊥AC于H,由△APH∽△ABC,从而求出PH,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连接PP′交QC于E,当四边形PQP′C为菱形时,QE=EC,由△APE∽△ABC,求出AE 、EC,再根据QE=AE﹣AQ,再求t即可;(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Q=AP,②当PQ=AQ, ③当PQ=AP.
综上,借助于“四维法”可帮助我们很好地分析动点运动的过程正确.解决动点类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分析变量与其它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动点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抓住图形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东西.
解决这类问题还要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去探索解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