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之道

2017/2/17 21:57:3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课程建设     发布人:石群英

学问之道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他们的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能分析出孔子、孟子的为师之道的异同。

3、能积累并领会孔子、孟子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重要句子。

4、反复诵读重要篇章,整理词类活用的规律以及文言句式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孔子、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他们的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能分析出孔子、孟子的为师之道的异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宋朝有个无名诗人,曾在客店的墙上提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孔子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本专题则重点介绍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智慧和贡献。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且在说理上或论证上,比孔子要深入。

 

二、介绍本专题内容

本专题有四个板块,其中“古之学者为己”体现了孔孟教育目标,谈的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好学”的内涵。“学而时习之”介绍孔孟关于求学的方法及态度的见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介绍的是孔子、孟子的为师之道。“弟子孰为好学”介绍孔门的弟子的情况,并通过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探究“为己”之学的内涵。

1、学生自读第1310章。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有问题质疑。

2、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用PPT投影,要求解释加点的词,翻译画线句。

力不能胜一匹雏                 

可以假馆                        

是亦为乌获而已矣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3、组织探讨:

1)“好学”的内涵是什么?(2)孔子认为“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3)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关键是什么?当曹交表示“愿留而受业于门”,孟子为什么说“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学生回答后明确:

1)孔子认为:“好学”的人能坚定学习求知的志向,不沉溺于物质享受;有机会时常向道德高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好学”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2)乐之,即达到了痴迷执着的状态。孔子充分肯定了把“学”作为人生乐趣的“乐之”的境界,即“学”本身充满乐趣。到达“乐之”这样的境界,那么“为己之学”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3)孟子强调“为”的重要,认为只要去“做”,人人皆可为尧舜。孟子拒绝收曹交为学生,是因为在孟子看来,践行更重要,这就是“学”本身,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而是要“求之”,“为之”,即必须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或主动实践,才能彻底领悟,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外在的老师的“教”去获得。

4、小结:由上面的探讨,可以发现儒家的“为己”之学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

儒家的“为己”之学的内涵之一:“学”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5、学生自读458章。结合这几章内容思考:儒家强调的“为己”之学,“学”的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艺吗?

学生讨论,明确:

“学”的内容是做人,是修身,是完善人格。

4章,达巷党人嘲笑孔子博学却没有专长,而孔子戏谑的口吻表现出了他治学的目的,不在于掌握一项或几项技艺,也不在于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在于人格的自我完善。在《为政》篇里,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的话,要求君子不要像一个器皿一样,只能派某一方面的用场。可见孔子对只求一技之长功利目的的“学”持否定态度。第5章中,用孔子的学生牢之口,解说了孔子自己认为能够多才多艺的原因,是没有被国家重用。第8章,强调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合于仁义,那就什么人都不必谦让了。

6、小结:从这几章内容可以看出,“为己”之学的内涵之二是,“学”的内容是道德学问,修身即是“学”的目的。所以,孔孟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们教育思想的立足点是“人”,而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的。

 

四、学习“弟子孰为好学”,了解孔门学生的情况,进一步探究孔子眼中“好学”的内涵。

1、学生自学本板块第41444548章的内容。疏通词句,了解大意。

2、讨论:为什么孔子对颜回最满意?你如何理解“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这句话?

学生讨论,明确: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最喜爱的学生。孔子认为他“不迁怒”、“不贰过”,是好学的典型; “语之而不堕”、“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求学修身能做到不懈怠,持之以恒。“不迁怒”、“语之而不堕”,是指心理修养;“不贰过”,是指行为实践。可见,孔子所指的“好学”不是指的纯粹的知识的进修,而指心性修养和实践,这也体现了孔子要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至于夫子所说“回也,非助我者也”,是因为颜回“于吾言无所不说”,孔子很难在颜回身上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拓展探讨:

孔子的“为己”之学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你如何评价当前的教育现状?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参考: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指向人,关注人的心灵和精神,当然,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应重视。但只注重智育发展的应试教育是片面的、不全面的。

六、布置作业

完成“积累与运用”第一至第四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既然儒家认为“学”本身就是目的,“学”是为了达到道德上的完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学”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为教育家的孔孟的为学之道。

二、学习“学而时习之”。

1、学生自读本板块内容,对照注释疏通词句。

2、你能从孔子和孟子的表述中体会出他们提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吗?选择你感受较深的句子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一谈。

参考:

1)学习方法有

①学思结合。如:第13章,孔子不但重视“学”,也强调“思”。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学和思不可偏废,而应交修并进,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②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如:第12章,孔子强调不仅要有丰富的、牢固的知识,还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有新的见解和发明。

③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如:第14章,指出求学过程中有怀疑的地方,诸如,遇到没搞清楚、或不大透彻、或有所未安、或把握不大等情况时,可暂时存疑,对其他有把握的地方谨慎地说出,就会减少错误;对其他足以自信的地方谨慎地实行,就会减少懊恼。

2、学习态度:

①学而不厌。如:第15 章,孔子认为,孔圉能被谥为“文”,主要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缘故。由此可见,孔子认为,立志做一个君子,就应该刻苦努力,好学不倦,奋发图强。

②虚心好问。如:第16章,孔子提倡虚心向别人学习,有了虚心好学的态度,不论别人是贤是不贤,有优点还是有缺点,自己都从中受益。

③求实。如:第18章,这句话意思是,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上述各点,有的是律己,有的是教人,都体现了孔子特别强调求实、严谨、谦逊的学风和人品。

④恒心。如:第22章,孟子以弈秋诲人弈为喻,说明齐宣王的问题不在它的资质,而在于他为政没有集中精力,不够专心。进行自我修养也与做其他事一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能专心一志、持之以恒地去做,否则是达不到修养的目的。

三、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那么,孔子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呢?请朗读第29章。

明确:也就是说从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人忠诚和讲究信用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这四个方面可看作孔子教育的总纲。

2、孔子还创立了古代教育理念和师道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指导学生研读第242532章,要求谈谈孔子的教学态度和原则。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参考:

1)实事求是。第24章,强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2)诲人不倦。第25章,表现孔圣追求学问和为人师长的态度。他说:对学问我没什么诀窍,只不过是处处留心,默然学习领会,永不厌倦。对学生不管智力如何,我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仅此而已。其它的我什么都不懂,什么能耐也没有。

3)“有教无类”。第33章,提出 “有教无类”的思想,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即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坚持不懈,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3、研读第2731章,思考:孔子有哪些独特的教学方法呢?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启发诱导。第27章,“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孔子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做法,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2)因材施教。第31章,子路(仲由)和冉有(冉求)提出的是同一个问题:听了一个道理是否马上去做。而孔子的回答却因人而异。孔子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冉求退缩懦弱,所以敦促他勇为;仲由好勇过人,所以约束他慎重。孔子不仅能做到因人施教,还能因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施教,《论语》中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而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方法时归纳出来的,但是从孔子一生的教育实践看,他确实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

孟子对因材施教的重视,一如孔子。孟子强调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总的精神是就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如第36、38章。

4、探讨孔孟为师之道的异同。思考:第3437章矛盾吗?

教师点拨:

孟子所生活的战国时期,诸候征战不断。孟子期望实现他的“仁政”,而仁政的实施又必须依赖于人才,所以他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孟子又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为人师”表现出有些老师不懂装懂、自满自大的特点,说明他对当时一般为人师者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为师者应是虚心、才德兼备的贤才,其教导别人,必须对所教之事先行彻底研究清楚之后,才能去教导别人,使别人能清楚明白。“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孟子·尽心下》)这就要误人子弟了。

可见在选择教师的标准上孔孟的认识是有区别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他认为贤与不贤都可以为人之师,只要别人有优点,就可以向他学习。孔子本人也学无常师。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孙,学琴于师襄。《论语》还追记他“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而孟子生活的时代,是诸侯激烈战争的时代,掌握了各国政权的地主阶级为了谋求本国的发展,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纷纷在国内实行变法改革。改革需要大量人才,所以孟子重视教育,他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5、孔孟在选择学生的角度上有差别吗?读第39章后回答。

在选择学生的标准上,两人同样是有差异的。如第39章。滕更,是滕国国君的弟弟,曾向孟子求学,但孟子拒绝作答。至于滕更到底是倚仗的哪两种,孟子并没有明说。这与孔子的“有教无类”的做法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四、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收集资料,选择一个角度深入研究,写一篇小论文。

参考论题:

由孔子的“为己之学”看儒家的教育理想;

孔孟为师之道的异同比较;

谈求学的最高境界“乐之”;

谈谈孔子眼中的“好学”;

由孔子最满意的学生颜回谈谈孔子的教育理念;

由孔子教育思想谈谈当代社会的素质教育;等等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做扎实课程,写专业叙事

    “春争日,夏争时,万物宜早不宜迟。”在美好的春光里,百草回芽,百卉萌动,生机盎然。为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结合工作室读书月——阅读叙事等相关活动,扎实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与撰写能力,从而提…

    2024/4/1 16:28:36
  • 教育辐射 协同育人 ——黄菲名师工作室参与社区开放日公益活动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作为一所优质名园,承担示范引领、指导开展家庭…

    2024/3/6 18:06:47
  • 关注儿童发展,聚焦劳动教育 ——南京市黄菲名师工作室在线教研

    关注儿童发展,聚焦劳动教育——南京市黄菲名师工作室在线教研 2023年12月19日,南京市黄菲名师工作室“关注儿童发展,聚焦劳动教育”主题在线研讨召开。在线研讨活动由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黄菲主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

    2023/12/30 22:27:44
  • 读报刊 阅世界 ——南京市周春燕名师工作室报刊阅读研讨活动

    2023年11月19日,南京市周春燕名师工作室举办了报刊阅读线上研讨活动,特邀建邺区小学英语研训员张丽宁老师、江阴市名师龚海霞老师作专题培训讲座。工作室全体教师以及雨花台区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线上研讨。首先,建邺区小学英语研训员张丽宁老师就《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

    2023/11/27 23:47:43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