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剧合璧:诗词选读课程的创新方式

2017/2/17 21:55:4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课程建设     发布人:王夫成

诗剧合璧:诗词选读课程的创新方式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王夫成

 

“大树下的古诗词诵读”是我校配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程而举办的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与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活动开始于2012年,至今已举办三届。与前两届相比,第三届无论是诵读篇目、参与人数还是诵读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从诵读篇目看,前两届主要从《唐诗宋词选读》中选择,偶尔有班级超出,也是教材所涉及的诗人的其它代表作品。第三届不仅诵读教材中的名篇,而且放眼各个时代各种内容和风格的佳作。从参与人数看,前两届主要各班选拔出来的精英进行比拼,第三届是全班同学悉数上台,各任角色各领任务。从诵读形式看,前两届采用的是诗配乐这种简单的形式,第三届则是以故事情节串联起若干首诗,借助矛盾冲突来展示诗歌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舞台上有道具、背景和音乐,所诵读的诗歌由旁白、对白以及领诵、独诵、群诵等不同形式的诵读配合完成。

赖声川创意学认为,创新在实质上是旧元素的新组合。这种诗歌诵读加戏剧表演的创新方式,较之于静态的文本分析和一般的诗词诵读,大大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其文学教育价值和素养提升优势十分突出。

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和创造性,学生对诗歌作品实现了“立体的懂”

从十几个班级的导演手记中我们看到,活动依据的脚本的产生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先定诗歌,再据此编写剧情对诗歌做一番演绎;一是先定剧情,然后围绕剧情再选诗歌来诠释剧情。不管是哪条路径,学生对选诵的诗歌必然要阅读理解、揣摩体会、比较取舍。高二(1)班“静女”的扮演者、《野有蔓草》的领舞者沈心语在演出心得《邂逅·殇》中写道:“音乐如泉水从幽壑中流出,坠于石上发出泠泠鸣响,灵动富于质感,恍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串起我和舞台的联系。‘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一曲优美的歌从邈远处传来。我开始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一位青春少女野外踏青,忽遇翩翩少年郎的情景……”高二(9)班导演徐珵启在《执导〈龙虎风云〉的前前后后》中写道:“选诗的时候意见出现了分歧。女同学偏好温婉凄美的艳诗情词,而我和几位主创人员则认为浪漫豪放大气磅礴的诗作更适合集体朗诵。反复比较后,创意组提出了‘酒’文化并将李白的《将进酒》和曹操的《短歌行》作为待选的主打诗歌。初步方案拿出后,同学们利用整整一堂阅读课进行讨论。大家认为,《将进酒》传达的是想建功立业的臣子遭遇梗阻以后的落魄失意,《短歌行》表现的则是欲一展宏图的王者的求贤若渴。于是,龙虎际会,风云遇合。可是,君为谁臣为谁,恰好那天的历史课讲王安石变法,于是,‘王安石’‘宋神宗’两个名字很自然地落在了印满诗词的纸上。于是,他们从古装缥帙、百度百科中苏醒过来,一俯一仰,一謦一咳,历史上的这一对君臣(生活中的一对同桌:君王周逸伦和臣子张春旸。呵呵)穿越了历史长河,在这个梧叶若碧榴花似火的季节,在南京十三中的新教育剧场的舞台上,在公元2014年年521日下午进行的‘大树下的古诗词诵读’的第九个节目里复活了。从《鹿鸣》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到《将进酒》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再到《短歌行》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九班同学溯时光河流而上回到九百多年前,共同演绎着这一段君臣相得的动人故事。”歌德说过,诗歌是想象辐射的精神产品。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还原当时情境,复活历史人物,使之声口宛然,神情浮现,真正进入了诗歌意境和诗人内心,从而实现了对作品的“立体的懂”。

二、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诗词艺术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完备的智育只有在集体和个人丰富的智力生活的环境中才可能进行。”“知识,只有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能用来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和意愿时,它才算真正的知识。”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将一些鉴赏术语和方法写于黑板挂在嘴边并不时强调而结果却不如人意,原因是这些知识没有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因素”。高二(9)班服装道具组组长蔡嘉懿说:“宋代的宫廷用酒器我们百度了下来,可是到哪借呢?那可是文物呀。要不自己制作,或以茶杯代酒杯,或是DIY一个金银酒樽?思之再三,我们决定以虚代实。戏剧舞台不同于实际生活,舞台语言有暗示和象征的特点,看古代戏曲走两步即是千山万水,七八人即为万马千军。君臣宴饮时,完全可以虚拟一只酒杯。这样既简约,又留白。” 知识是在“丰富的智力生活的环境”中获得的,因而自然转变为“真正的知识”。

高二(1)班导演周笛在谈到舞台“红绸子”创意时说:“其他班级普遍借古装,我们怎么办?思之再三,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我班不着古装,以一条长红绸遮住,一条红色的河流蜿蜒于舞台。那红色应能让观众驰骋想象,想起青春与生命,想起血与火,甚至想起了名为 ‘女儿红’的酒——那是在女儿出生时埋下一坛酒,待到十八岁出嫁时再取出。那红色,是青春,是生命,是燃烧的激情。”关于剧中“穿越时空对话”的构思,他介绍说:“战争给百姓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痛,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尤其惊心动魄。战士已经变成河边的一副白骨了,妻子还常常梦见他回家团聚呢!但如何把这种震撼力量传达出来呢?经过讨论,我们确定如下方案:第四幕凄凉的音乐响起。毕子晨同学饰演的老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上台。追光。光线集中在她佝偻的腰身、满头的白发和布满皱纹的脸上。老媪站立并抬起头,揉着那一双昏花的眼睛尽力远盼。然后灯光转移。第一幕中公子和少女踏青相遇两情相许的场景再次出现。两幅剪影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虽早成往事,又如此新鲜;重温昔日温馨美好,更觉眼前摧人心肝。这一实一虚,虚实相生,较好地传达了原诗的悲剧力量。”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不会欣赏美的人生就等于沙漠人生。……如果我们把一切都作为有人格、有心灵和灵魂的东西来看待,那么人生和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变得可爱了,世界自然就变得广阔深邃——美把世界从平面变成了立体。”审美使世界变得广阔深邃,也使生活显露出原本的华严美妙,学生的心灵也因此变得丰富细腻。

三、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学习场,既是一场诗学风暴和诗史巡礼,也是一次灵魂洗礼

从演出的节目单可以看出,本届诵读的诗歌时代跨度大,作品篇目多,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十二个班级另加一个来自不同班级的十二人吟唱团共诵读古代诗词曲58篇(重复不计,下同),其中全诗诵读51篇,节选诵读7篇。唐诗占比重大,有23篇,其中李白诗有12篇;先秦诗歌所占比重次之,其中选自《诗经》和《楚辞》的诗共17篇。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组成演出团队,精选古典诗词名作,巧加编排,或婉转悠扬,或豪情万丈,并配以绝妙的舞蹈、和谐的奏乐,并渗透书法、武术、绘画、茶道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元素,酣畅淋漓地呈现了同学们对于古典诗词深刻独到的理解。在三个小时的时光中,学生的大脑掀起一场诗学风暴和高峰体验。由于选诵作品出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家之手,因此欣赏完这台节目可以说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史有一个概要把握,对中华民族诗歌宝库中的熠熠明珠作一次切实的巡礼。

德国哲学家和文化历史学之父赫尔德(Herder,Johann Gottfrid,17441803)说过:“语言表达了群体的集体经验”,“诗人是一个民族的创造者”,“我们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学生沉浸在先人创造的精神世界里,目睹舞台上演绎的惊天地泣鬼神神的历史故事,耳闻或铿锵有力或缠绵低徊的诗词吟诵,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和伟大力量。一位同学在观后感《先生,让我轻轻告诉你》中写道:“闻一多先生在曾经‘祈祷’: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现在,我想轻轻地告诉先生,中国文化有灿烂辉煌的往昔,有秦时明月汉时关,有唐太宗的旌旗、成吉思汗的大纛;也有对自然的观照,看池塘生春草细雨鱼儿出,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有对人生处境的深刻体会,知道上善若水否极泰来,人有悲欢月有阴晴;也懂得旖旎缠绵的情思,感悟春蚕到死丝方尽落红不是无情物。如何抱紧记忆中的辉煌与伟大?需要我们从伟大的过去中吸取养分,并转化为创造未来的资源与力量。”

四、活动发挥了立体的育人效应,为个性化发展提供契机,学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开发

培根说:“诗歌使人灵秀。”叶嘉莹教授说:“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是使你的心灵不死。……诗有一种感发的生命,它由作者传达给读者而且可以不断生长,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这种感发的生命,可以使你的心活泼起来,永不衰老。”我们看到,学生朗诵诗文时那种向美、求真、趋善的渴望,欢笑、痛哭、愤怒的体验,还有台上台下同学间情感的呼应和律动,活动前后师生情感交融的喜乐和谐,而孩子们的灵性才情一次次地让我们惊叹不已。高二(8)班的汪澄同学在《我眼中的主唱》中写道:“台上的她裙袂飘飘端庄典雅,手抚古琴,恍若从唐诗或宋词抑或是从元人小令中走来。琴声一响,舞台下立即静了下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明白如话的歌词,温婉优美的曲调,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伴随着她清丽的嗓音,众人似乎置身于莲塘中,看着水中鱼儿嬉戏、穿梭在莲叶间。‘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拋一枝莲’,又仿佛瞥见采莲女的倩影在莲叶和莲花密密匝匝生长着的莲塘间若隐若现。” 

诗歌诵读活动加入了戏剧表演的形式和元素,而戏剧是融合文学、舞蹈、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此它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活动结构出理想的学习与创造的网络,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己个性和特长的对应点。高二(1)班汪欣悦在她的《〈国殇·情殇〉的音乐设计》中写道:“独诵《野有蔓草》,我从《秦时明月》中截取《幻音宝盒》,以营造二人初遇即钟情的欢快氛围。在《风雨》PPT后、《国殇》PPT前,用《御龙在天》背景音乐—《赤壁》,借此渲染离别的凄凉,烘托女主人公的哀怨、不舍、感伤。领诵《国殇》,用3D动画《秦》背景音乐—《秦》,以营造冷兵器时代辽远阔大的战争场面。群诵《陇西行》时,配古筝独奏《烟花易冷》,与静女时代及恋爱时光的美好形成反差,又与当下的迟暮孤寂映衬,突出‘情殇’这一主旨。”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孤立封闭的课堂教学逼仄空间,变乏味单调的咀嚼品析为生动活泼的活动体验。活动把语文课程带进了历史文化、实践生活的大背景中,使之实现了课程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的华丽转身,其教育价值远非做几道诗歌鉴赏题、背几句诗词名句所能相比。

五、活动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两颗种子:诵读诗书的种子,诗意生存的种子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大家都说我国的国力不如人家。所谓国力,不限于有形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等,一般民众的精神和智慧也占着重要的成分;普遍的不读书,民众的精神如何能振奋起来?智慧如何能得到发展?跟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的不如人家相比,普遍的不读书至少有同等的严重性。这是八十年前的话语,现在仍有振聋发聩之力。就读书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只要愿读,鼠标一点,想要读的书送到手中;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随着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当下热衷读图读网的浅阅读风气越来越浓。在课间或自习课上,在教室或公交车地铁上,常常看到学生手不离机、眼不离屏,曾几何时这种“指尖上的毒瘾”已然悄悄地消耗着学生的灵性漂洗着他们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老归咎于社会风气使学校的书香淡薄,还应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在引导和影响学生养成读书习惯上是否有所缺失从而导致学生对书籍对经典的冷淡疏远?在举办古诗词吟诵活动的前前后后,我们看到在学校的大树下、甬道上、操场边、食堂里,一位位同学一个个班级一个个节目组,手捧诗歌和剧本忘情地诵读着,揣摩着。于坚在他为《黑色不过滤光芒》所写的序言《为诗歌僧侣造像》中说:“与基督教国家不同,自古以来,中国生活就是文化领导着,而诗则是文化这个金字塔的金顶与核心。”在学生心田上种下诵读诗书的种子,让学生站在文化的金字塔尖,期望成为有根之苗,成为为民族文化所化之人。

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人,诗意地栖居》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命题为人们耳熟能详。毋庸讳言,当今社会生活中功利、市侩、庸俗之风正紧正劲,人们的心灵变得粗粝、冷漠。举办诗歌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不要动辄用科学实用的尺度丈量生活,而常常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让“诗意地栖居”成为学生的人生状态。看明月起相思,听流水惜年华,遭遇困厄时坚信“会当凌绝顶”,处于顺境时不忘“高处不胜寒”。用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他人,你会发现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人生蕴含着的无限丰富的内涵以及每个人五彩缤纷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情趣。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做扎实课程,写专业叙事

    “春争日,夏争时,万物宜早不宜迟。”在美好的春光里,百草回芽,百卉萌动,生机盎然。为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结合工作室读书月——阅读叙事等相关活动,扎实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与撰写能力,从而提…

    2024/4/1 16:28:36
  • 教育辐射 协同育人 ——黄菲名师工作室参与社区开放日公益活动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南京市实验幼儿园作为一所优质名园,承担示范引领、指导开展家庭…

    2024/3/6 18:06:47
  • 关注儿童发展,聚焦劳动教育 ——南京市黄菲名师工作室在线教研

    关注儿童发展,聚焦劳动教育——南京市黄菲名师工作室在线教研 2023年12月19日,南京市黄菲名师工作室“关注儿童发展,聚焦劳动教育”主题在线研讨召开。在线研讨活动由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黄菲主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

    2023/12/30 22:27:44
  • 读报刊 阅世界 ——南京市周春燕名师工作室报刊阅读研讨活动

    2023年11月19日,南京市周春燕名师工作室举办了报刊阅读线上研讨活动,特邀建邺区小学英语研训员张丽宁老师、江阴市名师龚海霞老师作专题培训讲座。工作室全体教师以及雨花台区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线上研讨。首先,建邺区小学英语研训员张丽宁老师就《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

    2023/11/27 23:47:43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