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

2016/5/10 14:07:0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课题研究     发布人:李漫

  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教师专项课题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要研究的问题

课题要研究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策略,主要是科学活动中进行多维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能拉近幼儿与教师的距离,也能促进幼儿间的互助、交流,在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质量的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师幼互动能力和随机教育意识,使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充满活力。课题不仅研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而且关注幼幼之间的互动,使教师、幼儿在多维的互动关系中得到发展。

(二)要研究的背景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而“师幼互动”则是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的一个重要元素。而且自从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幼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目前来看,师幼互动在角色定位、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尤其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不够的,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且现在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师幼间的“双边活动”,而是应开展“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多边交流,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整个科学探索活动中来是幼儿教育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向。

因此,要提高科学活动质量,使师幼、幼幼间互动更积极主动,就必须认识师幼多维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幼互动能力。为了探寻教师和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多维互动的类型和有效策略,特申报课题《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具有很重要的价值。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是平等的、互助合作的关系,在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成为幼儿的倾听者、参与者,成为幼儿的伙伴;成为幼儿科学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激励者。而且幼儿学习中的需求也为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想法,为教学内容和资源提供支持和来源,使教师在活动中同时成为研究者和学习者。

从幼儿成长的需要来看,师幼多维互动可以使幼儿更自主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更自由地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和探究问题。在多维互动关系中,幼儿可以更好地自主选择、大胆提问、自由探索,不再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积累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

从教师发展的需求来看,师幼多维互动可以更新和扩展教师的教育视角,可以转变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我教你学”“我问你答”的传统教育观;可以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给幼儿指明努力的方向;可以有效指导与回应幼儿科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激发幼儿的思维;可以使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更加关注每一位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和指导;可以更好地兼顾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与幼儿的对话中帮助幼儿积累和运用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以幼儿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要求教师实施课程计划时,应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支持幼儿的发展;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可见,教师要落实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要与幼儿一起“生成”科学活动课程,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与热点,就必须要与幼儿积极互动。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和《指南》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而“师幼互动”则是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元素。《纲要》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这些都是针对师幼互动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

同时《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儿童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可见,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必须要重视师幼互动,积极贯彻、落实《纲要》、《指南》的要求。

(三)学前心理学。幼儿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控能力差、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因此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发生,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与幼儿互动,提升幼儿的经验,提高科学活动的质量。

(四)幼儿心理学。“自我中心”是个体在婴幼儿阶段所表现出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特征,这一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显得尤为严重。但幼儿在与同伴的频繁交往活动中,随着认识技能的发展,逐步学会转换思维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场,理解他人的情感,了解同伴所拥有的权利,学会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协调起来,借助同伴的行为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幼儿逐渐在良好的同伴关系中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合作、分享、互助、谦让、同情、宽容等良好的社会行为。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究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关系建立的方法,使科学探索活动中不仅仅呈现师幼间的“双边活动”,而应建立起“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多边交流,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整个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来。在多维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探究、大胆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提高在科学活动中教育教学技能以及随机教育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重点:探索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关系建立的方法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

1.“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

3.“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的案例研究。

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课题及教育思想的研究理论、现状、发展趋势等,对近年来出版的理论书籍和杂志中的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作比较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对这些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可借鉴的经验,加以验证,并补充完善,形成合理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

    调查研究法:将通过多种调查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小、中、大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关系的现状,以便进一步制定、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行动研究法: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并对促进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关系建立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观察记录法:结合课题实施情况,针对某一次活动、某一幼儿进行案例研究,主要采用观察、访谈、日志记录、视频影像记录等方法手段收集研究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结论,指导课题实施改进。

经验总结法:搜集、整理研究材料,完成研究论文;结合研究论文,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研究思路

由于本人是一线教师,因此,本课题需要根据自身带班情况进行行动研究。

第一步是对于“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的现状调查及分析,只有在了解到问题现状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对策。第二步是研究小、中、大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关系建立的方法以及在其中发现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关系建立过程中对幼儿及教师成长价值的研究。同时收集大量的案例,以事实说明问题,总结经验。第三步是系统整理课题资料形成“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课题申报时的预计研究过程

    根据正常的课题研究流程,我制定了三大阶段的研究时间和主要任务,分别为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通过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的相关资料,分析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关系的现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确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实验阶段(2012年1月-2015年7月)总结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研究论文及典型案例,完成结题工作。

(二)实际研究过程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线教师,我要服从园部安排,开始基本将精力都放在本班、本年龄段幼儿的身上,认为实现跨年龄班进行多次且有系列性的实践尝试是不够的。加上我连续带了两届小班,本以为就初定课题时实现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多维互动的研究不太可能。因此在中期总结的时候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和相应的研究计划调整,因本人承担游戏教研组长一职,故而可以组织老师们开展科学发现室的教研活动,可以和其它年龄班同步进行相应的多维互动研究。但后来根据园部课题进展进度,本课题的结题也同时推迟,于是我在准备结题的同时一直进行着大班科学活动多维互动的研究。因此,在带大班直至毕业的一年中,对于课题也是有实践研究和资料积累。总体来说,还是能基本完成三个年龄段较完整的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

八、课题研究成果及分析

根据《指南》及《纲要》精神,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各类活动游戏化、生活化,使得幼儿能更好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感悟、体验、投入,提升各种经验和能力,发展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也追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尽可能地将科学教学活动融入于游戏区域中,进行小组化、个别化的指导。介于之前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在区域化后,教师的角色有了相当变化,从高控的台阶下走入了孩子之中,以关注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兴趣为主,事实证明: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的前提。

    正因如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以及幼儿间的关系也都在发生改变。多年一线研究的经验帮我认识到: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关系的建立,使科学探索活动中不仅仅呈现师幼间的“双边活动”,而应建立起“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多边交流,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整个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来。在这里的多维互动主要为当前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即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师幼积极互动能充分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真正成为探索的主体;促进幼幼积极互动能充分拉近幼儿与同伴的距离,让幼儿获益与智慧的碰撞。

(一)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存在的问题

    1.师幼互动的问题

    很多情况下老师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活动组织策略,也具备丰富的理论认识,知道要“以幼儿为本”,创设科学活动的氛围,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甚至很多幼儿园也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浪潮将集体科学活动变为小组探究或区域操作,但往往在实践工作中很多细节落实仍不到位,以下的三个案例可以简单说明当前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天天在螺旋形的玩具跑道上一遍遍地摆弄小汽车,看着汽车转呀转呀最后滑下,已经如此反复十多分钟了。老师按耐不住地走上前提议:“天天,已经玩了好久,可以换一个游戏咯!”说完老师离开,而天天仍然在一遍遍地玩着刚才的游戏。

    案例二:几个男孩子聚集在走廊玩着汽车比赛,有的跪在地上和同伴在地面上“较劲”,有的利用了老师提供了的架子来比赛,为了让自己的车子跑得最远,有的孩子一次又一次挪到对方的前面开始推动汽车,有的则一直在尝试最高的一层滑道。老师发现了几个没有用滑道而是在地面比赛的孩子就提醒:“跪在地上多脏!在跑道上玩啊?”男孩子看了看老师不情愿地把车子拿到滑道上去,可老师离开后,他们又回到地面玩起来。

    案例三:紫薇正在小心翼翼地挖着盘子中的盐撒在自己杯子里,在慢慢搅拌着。而有些孩子已经试过了四种材料,有的开始一勺一勺地把黄豆挖进杯子。老师发现了这几个“调皮”的孩子后赶紧宣布集中交流,震宇趁最后还不忘再加一把豆子,而紫薇了依依不舍地放下了杯子回到座位上……

    简单总结,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幼儿本身的探索行为不够了解,引导语过于简单,缺乏推动性。

    (2)对活动的预设不够深入,材料提供不能满足孩子实际探索的需要。

    (3)活动过程一致化不符合“因材施教”。

     2.幼幼互动的问题

    案例一:两个中班孩子在磨豆浆,男孩子说:“我转不动了!”女孩子立刻告诉他:“你加点水试试!”并且帮男孩子舀了点水,男孩子使劲又转了下,把手转动起来。男孩子边谢谢女孩子,边说:“你也可以再加点豆子了!”也捏了两颗黄豆放在女孩子的豆浆器口里。

     案例二:果子在看图摆磁铁,前三块他放的和图上一样,可第四块时却吸在了一起,和图上不一样,他自己先看了看,正纳闷,旁边的庭和说:“应该这样!”说着他一把夺过果子手里的磁铁准备帮助他放,果子又抢回去说:“我知道的!”然后他把刚才磁铁拿出来,反个面后放下,这次同性相斥让磁铁浮起来了。

    案例三:陆之昂拿着材料沾了点水,放在板子上,手动了动板子,没有反应。于是他停下来,看着旁边的同伴,也是轻轻动,没反应。这时老师走上前,扶着陆之昂的膀子晃了晃,果然乒乓球动起来。可老师走了后孩子停了下来,看见一旁的同伴正在摇动板子,于是也试了试,乒乓球缓慢动起来,他又停下来看看同伴,又试了试……

以上案例大致反映了科学活动中幼幼互动出现的主要类型:

(1)“互帮互助型”,当出现困难时,孩子得到了同伴积极的帮助后,不仅促进了探索的进一步发展,更能提升游戏的愉悦感。

(2)“不领情型”,虽然有同伴热心地帮忙,但阻挡不了孩子自己探索的愿望。即其情绪、行为、语言都是正面积极的,但互动的结果也许是消极的。

(3)“安静模仿型”,教师之前的帮助并非出自孩子本身,因此方法的给予没有被孩子所接纳,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孩子模仿同伴的动作,是孩子自主习得的。

(4)“支持探索型”,这种类型常见于强弱搭配上,强势的孩子起主导游戏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心甘情愿地跟随同伴的步伐,积极提供支持,为两人合作的结果而高兴。

(5)“经验分享型”,幼儿会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及时与同伴分享,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同时也帮助我总结了科学探索中的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产生的原因。简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现幼儿学习品质问题,需要教师介入。如: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畏惧困难易退缩、缺乏自信、耐心和坚持性。

  (2) 幼儿探索中遇到困难或新的发现时,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助推,需要同伴的配合与支持。

  (3)幼儿探索中需要情绪、情感的分享者。幼儿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会主动观察同伴或者询问同伴,进行自主学习。

 要知道,教师的亲和力能让幼儿产生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角色定位能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基础,以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成为幼儿的朋友。并且我发现幼幼互动也总是在科学活动中与师幼互动交互出现,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游戏处于平行阶段,满足于自己对材料的摆弄,幼幼互动需要教师根据需要介入的;而中大班的幼儿幼幼互动往往自然产生,但产生的互动效果也许是低效的,这也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

    (二)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有效策略

通过五年的实验研究,在大量实践案例的收集中,我不断反思、总结,发现在科学活动中建立积极的师幼多维互动的有效策略有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保证幼儿科学探索的空间,为积极的多维互动创造前提。在建立师幼多维互动关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意识幼儿自主活动的价值,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行动港湾,并通过与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创建真正高效、和谐的学习、探究环境。以“秋天到了”“春天来了”自然特征为主的科学活动,以及以“一串红”“菊花”“梧桐树”“小鸡小鸭”“蜗牛”等动植物为主的科学活动,基本都采用走进自然、实物观察的方法,幼儿自发地融入、亲身体验、寻找想探究的要素,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培养细致、耐心的学习品质,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提供“丰富的材料”,满足幼儿科学探索的需要,为积极的多维互动提供媒介。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操作的往往都是事先预设的材料,这不仅需要老师对活动内容和材料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对于孩子前期经验的准备也要做好功课。比如在《有趣的蜗牛》开展活动前,老师就和孩子们在幼儿园小花园进行寻找蜗牛,发现蜗牛生长的环境:潮湿、阴暗。同时也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们一起进行蜗牛的调查,通过家长来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前期经验了解,之后再开展这节活动时,孩子们对于蜗牛的基本特征在分享交流中得以巩固,老师此时只需把重点放在腹足的作用和两对触角的对比上,进行细致全面的认识。
当然,我个人觉得在班级设立一处“废旧回收站”非常必要。这些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瓶瓶罐罐、盒子盖子等,常常能满足幼儿在探索中临时的需要,是促进其持续探索和深入探索的关键所在。
第三,做好“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幼儿科学探索的领域,为积极的多维互动引发话题。在幼儿园,科学活动常常以系列性开展,根据幼儿的实际探索情况进行深入和拓展。比如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在教师布置上与动物有关的场景,在其它领域的活动中也都在渗透与动物有关的知识。比如认识小鸡小鸭的同时,在歌曲《大公鸡》中对于鸡洗澡的方式孩子便有了初浅了解,体育游戏《小鸡啄米》中对于鸡的形态有了模仿,在语言活动《谁的办法好》中,小鸡的有礼貌也是孩子们乐意学习的。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应该只为了某一节活动而竭尽全力,这样的一节示范课可能只是因为内容选得好,形式用得好,带给孩子们的只是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提升,但我们的工作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因此,更应该重视活动与活动间的联系,不能将科学活动与其它领域割裂开,而是要学会整合,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和一日生活活动的价值,构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游戏中自然积累、收获收益的经验。
第四,扮演“多元化的角色”,融入幼儿科学探索的过程,为积极的多维互动丰富经验。师幼的多维互动要求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以幼儿游戏伙伴或朋友的身份参与活动,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
1.做好“陪伴者”。在科学活动中,尤其是区域性或活动室中的活动中,老师更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要急于给予,告知,分析,指导,让孩子自己来动手、动脑,做自己的实验、做孩子的科学,我们只需要发现幼儿探索的惊喜,倾听幼儿探索的言语,静静地做好“旁观者”,“陪伴者”,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个主意,在幼儿获得成功的时候伸个拇指,在幼儿争执的时候安抚心灵……
研究表明,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随年龄和年纪的增长而提高,中班是学会交往的关键时期,此时在科学活动中,老师可能更要留心观察幼儿的同伴关系建立,对于一些领袖型幼儿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发挥分工、协调的作用,对于一些内向型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和最后的评价时多鼓励其表述自己的发现。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的同时,注意因材施教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幼儿个性发展。
2.做好“引导者”。科学活动中教师做好“引导者”,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
材料,就可以紧密师幼互动,促进幼幼互动,加强合理规则的建立,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结伴活动、及时评价等形式,促进幼儿学会合理分工、提高自信、取长补短。
在小班《好玩的镜子》中,几个孩子在认真地用镜子照着自己,相互介绍着自己的发现“我看到我的脸!”“我看到我的眼睛、头发……”老师把头凑过去问“你们能从镜子里看到我吗?”孩子们立刻开始把镜面对着老师,可如此一来,镜子背对着自己反而看不到镜中老师了,“哎呀!那怎么办既能找到我又能在镜子里看到我呢?”老师时而凑近这个孩子的镜子,时而又离开一些,孩子为了自己的小任务积极开始调整角度,顺顺小朋友第一个成功了,他开心地叫道:“我看见了,要这样!”“要怎样照呢?”老师请他介绍自己的经验,顺顺用还不太连贯的言语,边摆弄镜子边说:“要这样斜一点,老师在哪就往哪斜,头还要跟着!”其他同伴看着他的样子也纷纷模仿,很快“我照到啦!”“我也成功啦!”声音此起彼伏,每张小脸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你来教教小朋友!”这样的话不仅仅是老师放下了老师的身份,更引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老师也能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感受,及时调整指导语,更好地促进教学。
3.做好“分享者”。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离不开积极的交流,一般而言在科学
活动中,讨论问题和经验分享最为常见。让幼儿针对探索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再进行实验探究、验证想法,之后进行交流发现、总结经验。这中间不仅有师幼经验的分享,更有幼幼经验的分享。
在大班《分不开的书》活动中,一鑫在穿插书页的时候总是失败,老师就让她先观察旁边同伴的方法,再继续尝试,发现页数穿插得越多摩擦力越大,书越难分开。同样,在《寻找食物中的淀粉》活动中,幼儿先迁移生活经验讨论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再结伴合作,相互验证和检查,之后进行集中的交流分享,对比发现。对于实验结果不同的并没有给予对与错的答案,而是让幼儿说一说可能影响结果的原因有哪些,尽可能地鼓励幼儿猜想可能性,再通过实验排除干扰因素,获得科学、精确的操作方法。

(三)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积极建议

    1.教师应给予幼儿积极的建议,多采用正面鼓励和表扬树立自信,以引导和陪同的形式和孩子一起探究。

    2.教师需仔细观察幼儿探究的过程和情绪状态,发现问题,以材料、撮合、陪同、支持的方式来改变和缓解幼儿的困惑。

    3.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商量活动内容,一起制定活动规则,一起收集活动材料,一起整理活动场所。

    4.教师关注幼儿的需要,细心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交谈, 把握幼儿的认知冲突与需要。

    5.不要急于教给孩子,而是多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试一试。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师幼互动还是幼幼互动,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总是频繁出现,而且这些互动类型是相互交融,连续发生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幼儿独立专注地完成自己的科学探索,但最终他仍需要将自己的发现向成人、同伴表达出来,需要他人的肯定、赞赏、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之情。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园领导为此课题研究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外,主要还是缺少专家的引领和指导,理论的提升不够。此外,课题研究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实践科学活动的教学和观摩研讨上,借助游戏教研活动才得以扩宽各年龄段的研究,收集内容和形式还不够丰富。如果能够吸纳年轻老师共同参与研究会得到更多的一线资料,分析和反思更为全面和客观,有利于行动研究的成果生成。

十、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及附件目录

(一)成果主件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二)附件目录

1.申报评审书

2.立项通知书

3.课题开题报告

4.成果鉴定申请表

5.课题研究大事记

6.课题中期检查表

7.关于课题的调查问卷及统计与分析

8.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教案及个案记录(小班、中班、大班)

9.科发室活动中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10.课题获奖证书及论文集

1)《小班科学活动中多维互动的现状与策略初探》获得第五届“行知杯”征文三等奖

2)《幼儿园科学发现室中多维互动的现状与策略初探》获得南京市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3)《新课程背景下区域化科学活动中的师幼多维互动》获2015“玄武杯”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4)《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多维互动的行动研究》获“第一届教师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

11.课题研究其它资料(讲座资料、个人随笔、学习资料)

12.课题成果汇总光盘

 

十一、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家教育部,2012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2001

[3]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幼儿心理学.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有效的师幼互动初探.学周刊,2011年第10期.

[6] 在区域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成才之路,2011 18期.

[7] 师幼互动的内容分布及其特征.幼儿教育教师版,2009年第3期.

[8] 论师幼互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易红,2008 NO1

[9] 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聚焦统整教学 助力思维生长

    聚焦统整教学 助力思维生长----南京市初中物理卢义刚名师工作室活动报道 3月28日,四季初始,繁华斗艳。南京市初中物理卢义刚名师工作室新学期第一次活动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指向思维生长的初中物理统整性教学的行动研究》推进活动在六合区新篁学校…

    2024/4/12 13:54:55
  • “走出去,请进来” 与孔起英教授共研“幼儿园艺术领域中的评价”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三月,黄菲名师工作室的伙伴们相约赴一场关于“美”的约会。3月25日,黄菲名师工作室参加了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幼儿园综合课程”项目推广活动,本次课程推广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孔起英教授为我们带…

    2024/3/27 23:21:54
  • ​课题项目研究推进系列活动目录

    课题项目研究推进系列活动目录  1.2023年12月12日,邀请市专家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出席专家:倪军)  2.2023年11月20日至21日,联合苏州市高新区金鹏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课题进课堂”专题研讨活动。(苏州市高…

    2023/12/18 15:17:55
  • 课题研究促活力,专家指导明方向

    11月16日下午,“王海燕名师工作室”在石埠桥小学举行了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会。南京市教科所刘大伟所长、南京威雅学校田宁校长、栖霞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宋福云等领导莅临指导。栖霞中心小学王海燕书记,“王海燕工作室”成员及栖霞中心小学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工作室骨…

    2023/11/22 20:06:18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