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定势 挑战自我 ——贲友林工作室丁爱平老师在南京市教研活动中展示精彩

2019/6/4 9:36:29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成果展示     发布人:贲友林

2019年5月28日上午,主题为“探索‘走向深度’的教学与研究——与名师共研”的市级教研活动在龙潭中心小学举行,南京市教研员朱宇辉、特级教师周卫东、特级教师张齐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清友参与此次活动。贲友林工作室丁爱平老师今天将挑战两节课、一个微讲座,这是从没有过的研修形式,与会教师们充满期待。

第一节课二年级的《有趣的除法线》,这是丁爱平老师根据张景中院士的科普读物自主开发的校本研修课。首先,在方格纸上确定横轴和纵轴,并标上数字0-12,用一个点表示算式4÷2=2、6÷1=6等,让学生发现除法算式和点之间的秘密,被除数在纵轴上,除数在横轴上。然后让学生列出商是2的六道算式,并同桌讨论如何在方格纸上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找到对应点,以此发现,这6个点在一条斜线上,这条线就是二号除法线。第二次同桌交流,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除法线,有的孩子成功,有的失败,这并没有关系,学习的道路注定是曲曲折折、深深浅浅的,留下师生共同行走的痕迹,这就是真正的学习。

第二节课三年级的《认识分数(二)》,教学从猴妈妈分桃开始,把一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到把一盘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发现:不管这盘桃有多少个,只要平均分成两份,就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在对比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三时,教师让学生开展辩论赛,小老师们个个说得头头是道,语言表达完整、规范,课堂气氛活跃。在研究几分之一环节,学生分一分、比一比、猜一猜,感受总个数相同,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表示每一份的分数相同,为什么总个数不同,每份个数也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平均分的份数有关,和总个数、每份个数没有关系,深化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你们相信他吗?”“谢谢你们征服我!”丁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平等尊重的态度,一次次将课堂学习推入高潮。

接着,丁爱平老师开展专题讲座《学科本质的实践探微》,丁老师满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其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朱宇辉老师、特级教师贲友林、周卫东、张齐华等。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探索中,丁老师以“数学表示”为抓手,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生长儿童的灵性而教!以《认识分数(二)》为例,丁老师曾尝试三种教法,从“一块遮桃布”、三取“二分之一”到今天的“数学表示”,教师的思考不断走向深入,学习的乐趣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还原儿童真实的思维轨迹,让其以纯粹的“存在性”而存在,是每一位教师的光荣使命!

最后,朱宇辉老师对此次活动做精彩点评,他高度赞扬了丁爱平的两节课和讲座,正如蕨菜出口的故事一样,即使城郊学生的学情不同,但仍需要“晾晒”,而不是“烘干”,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认识,改变教学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路径,看得出思维走向深入,就能走进深度学习。教师提问时,如果只找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然教学过程流畅,但暴露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需要帮助。最后五分钟的一道道拔高题,那只是好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个教学细节的深度指导,让每一位教师收获满满,也为本学期的市级教研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期望。让我们以名师为榜样,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向名师致敬。

 

(青秀城小学  吴敏)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