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做“教育进阶”的时代弄潮儿

2023/10/26 13:57:3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说过:“If we teach today as we taught yesterday, we rob our children of tomorrow.”(“如果今天我们像过去一样教育,我们就是在掠夺孩子们的明天。”)

一直以来,教育人都在呼吁变革教育,许多国家发布了无数报告,许多政府也出台了大量政策,希望改变教育。在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乔布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疑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的令人吃惊?”于是,我趁着假期略有闲暇,在朱永新教授的《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一书中寻找答案。

整本书从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开篇,论述了学校的发展史,目前为了变革学校所作的诸种努力以及对未来学校的畅想。通过细致论述未来学习中心构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学习内容定制化与个性化,新技术革命改变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方式变革,考试与评价的新走向,家校合作共育的新格局等具体构想,基于教育现实和技术手段,详细介绍了学校变革,走向未来学习中心的路径与方法,最终为给学生提供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教育进阶和未来教育成为一种可能。

计算机之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像改变社会其它领域一样使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技术没有使教育发生结构性的改变。我们的“互联网+”也仅仅局限在往教室里加入一块投影,在课桌上摆放一个iPad,但其本质仍然是1862年在北京创办的同文馆那种现代意义的新式学校。去学校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伊里奇认为:“多少代以来,我们企图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教育,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可是迄今为止,这种努力失败了。”我们不能否认学校教育在社会构架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不断叠加的教育是低效的,离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目标相距甚远。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校形态的改变。到目前为止,我们实际上仍处在第一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我们的教育设备和辅助手段确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所有教室都配套上了白板、投影、电脑、打印机等等。但教学模式的改变仍然在努力尝试、探索的路上,更无从涉及学校形态的改变。

朱永新教授提出的“学习中心”概念确实是一个较新颖的想法,也是未来学校教育很有可能出现的生态。他主张教育应当由学生自我控制,新型学校教育的内核要从“教”走向“学”,由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活动的过程与节奏、内容与方法。这一点上,我是非常赞同的,因为这是教育的根基,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应该符合教育规律,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应当遵循教育规律。

现阶段的教育,我们大多沉迷于研究如何教,如何教的更有水平,如何教的更有意义,如何教的更有效率。然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测试并非最佳的检验学习效果的途径,个人认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评价才是最优)。朱教授认为,从根本上,目前教育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有问题。但无论如何,我想,教育最根本的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在未来教育中我们必须始终遵循的仍然应当是教育规律。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这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问题。而我个人肤浅地认为,现代的教育一定要关注的是这两个方面:学习的动机与目的和学习过程中的交际。然后,按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实践,也就是解决两个最根本的问题——学什么和怎么学。

朱教授为我们规划了一个未来学校的新样态,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有着科技加持的学习中心场域,并亲自设计未来学习中心的原则。作为学校变革的旗手之一,他在本书中积极倡导构建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未来学习中心,确实使我们一线教师深受鼓舞,大获启发,激励着我们争做“教育进阶”时代的弄潮儿,并努力成为“新”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去“功利化”的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的实践家和助力者。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浸润过程,是一个将“规划美好愿景”和“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的进阶过程。教育的进阶是时代的话题,是教育人朴实的价值追求,所有的急功近利和突发奇想都无法提升教育的品质。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在我们所有教育人潜心教育、俯首研究、共同努力下,在某天一早,当我们推开教育的窗户,就会突然发现——新的教育世界图景已然展现在我们面前。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