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微风不燥 研学刚好

2022/5/17 13:42:1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微风不燥 研学刚好

“去做你想做的事,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11:05,在外研社听完了金艳教授的《语言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课程标准与量表的一致性分析》讲座,我在第五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小程序提交了简短的感想,打卡后程序给出了这样的推送。

念书的时候,量表刚发布,那个时候就对量表很感兴趣,甚至毕业论文都与此相关。工作以后,课标成了教学重要指导,却很少将这两项进行比较。金教授的讲座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两者的协调、对接、合力将给日常教学提供更清晰和高效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方针。

15日上午总会场的讲座高屋建瓴地为英语教学指明了大方向,下午的初中分会场主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展开了阐释。孙老师认为,文本分析是教学研究的起点,what旨在找到主题意义;how旨在找文本结构,分析文本语言;why旨在找到作者想通过这个文本传达怎样的意图和价值观,而不是强加教师本人的意愿。教学目标要明确、可操作,基于新课标的理念,从知识迁移等三个层次进行表述。评价指令要清晰,尤其是评价标准,可以采取师生共同建构的形式,通过提问、观察扎实推进互动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关注新知和旧知之间的gap有没有被填上。评价活动要有学生,可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反馈有内容,不可以光有good, excellent, well done这样鼓励性质的反馈,还应当基于内容进行指导性反馈。比如role-play环节,教师可询问同学们用什么词汇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知识,明晰结构。

教学评一体化,诊断性评价、嵌入式课堂补救措施,是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守正创新式的继承与发展。周六的课例充分利用了优诊学工具,基于评价结果,选取写作、阅读、听力、口语、语法五种课型,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分析文本,并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任务,给予了一线初中英语教学直接而真切的示范。蒋老师和林老师的点评切中肯綮,起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也启发了我的教学。比如写作课中,自评与互评需要制定针对性强的指标,细化标准,让学生好操作,避免阅卷式的宽泛标准。读写结合时,输入文本与输出文本体裁应当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补充后一种体裁需要的表达。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常常尽可能地充实课堂内容,想让学生多学习一点,但是蒋老师也指出,尽管年轻老师乐于并善于学习,包容性强,但课堂内容不宜过多,任务关联性有待加强。如果学生的主旨大意归纳力薄弱,采用练习题的方式比较低效,而且学生为了找答案会忽视与文本的互动,不妨让学生踏实阅读文本,也许慢一点,但理解深一些。

听力示范课是寓言故事的剧本,教师采取了让学生表演的形式,但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可以进行分层设置,让基础较弱的同学说剧本原话,较强的同学则可以通过想象、创造,迁移知识,让学习内容有增量。口语提问其实反映的是思维能力和关注点,可提供一些分析性、创造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对象和交流目的,灵活使用口语策略。听说能力不是教师讲解、刷题提高,要多提供体验和展示的机会,不要期待基础较弱的同学立刻理解,每节课、每个时期可微观聚焦其中一个点,切分成意义小单元,让学生沉浸文本,在学生听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再推动句子、语块向上的输出。

总之,每一节课都是语言、内容、思维相融合的,但可以各有侧重。与此同时,聚焦文献阅读对反思课堂现象是很有帮助的。教学相长,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自身也要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保持有深度、有价值的思考。毕竟,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时间才能看到。

对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阅读教学设计理念的一点思考

本周,我通过观看在线直播的方式参与了本学科的学术盛宴——第五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对于本学科的前沿观念给出了详细而具体的阐释。我对北师大孙晓慧教授所作的讲座感触颇深,以下是我对讲座内容的一点思考。

王蔷和李亮(2019)认为,教—学—评一体化是指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一体化”则是这三个方面的融合统一。“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教学评一体化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将教学、学习、评价融为一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陈新忠,2020)。

随后,孙教授呈现了王蔷教授2018年给出的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要素分析图:

1. 明确理念(Follow principles)——为什么教

2. 把握内容(Study content)——教/学什么

3. 分析学情(Understand students)——谁在学

4. 制定目标(Set up objectives)——学到什么程度

5. 选择方法(Select methods)——如何教/学

6. 评价效果(Look for evidence of learning)——如何评/学会了什么

反思我自己平时的教学,更多的是考虑教什么、谁在学和如何教。对于为什么教和如何评则思考不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涉及到教知识、教技能,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育人过程。教师在教学前明确“为什么教”才能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进而体现英语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语篇,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力图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方面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孙教授也指出,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改善教师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也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最终要落脚于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之上。她强调,教师课堂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应不仅仅限于简单的鼓励性评价,如“Good!”或“Excellent!”。对于学生的口头或笔头表现,教师应给出相应的建设性反馈评价,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改进自身的学习行为。她认为,学生的学习要“留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这些“痕迹”来更好地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本次讲座中,我也学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评价量表的制作方法,希望以后可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观察自身的课堂得失。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