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深耕教学 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2020/10/28 9:17:3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马黎

  作为马老师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非常荣幸得以收看“人教开讲啦(第十期)”,由张献臣老师主讲的题为“高中英语新教材助力实现英语课程总目标”的讲座。在这场将近2小时的讲座中,张老师细致而又深入地从三个维度讲解了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并就如何在教材上得以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了剖析和举例。最后,张老师指出,每个英语教师作为使用教材的人,更应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主题意识、语篇意识、情境意识和问题意识,内心明确课程目标,真正使目标落地,切实使用好新教材,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学科育人价值”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2002年,由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提出,经过探索,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观问题有深入的把握,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审视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以培养主动、健康发展之人为英语核心育人观,提出了语言知识的教学价值、语言技能的教学价值、学习能力的养成价值、外语语言文化价值、英语学习品质等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观。张老师在讲座中把英语课程总目标分为了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三个维度,即Passion、Vision和Action。他指出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而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由此可见,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更加深刻和具体。

  张老师提出,在这次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写组老师的编写原则是:1)以主题为引领;2)以语篇为载体;3)以活动为途径;4)以素养为目标。毋庸置疑,2017年版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评析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特别地,张老师在讲座中指出新教材较之老教材在内容上增加中国文化元素,比如增加了有关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文化、能够体现现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人文交流、体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以及体现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相关语篇内容。通过这些主题语篇的教学,教师要能够带领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正如张老师在讲座中引用曼德拉总统的话那样, “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 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 我想,这就是我们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承载红色基因的人,一个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人!当然,教材也适量地补充了具有英语国家特色风情的语篇,比如介绍美食“帕夫洛娃蛋糕”,张老师介绍这款蛋糕具有“云朵般的口感”。我想,在让学生对西方甜点馋涎欲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美食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西方的文化。同时,对比教材上出现的中国美食,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且也自然产生了跨文化沟通的需要。从超越字面理解走向文化涵义的解读与建构,从而做到文本学习与文化意识的同步提升,唯此才能深度开发学科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就英语学科而言,上述改变的实质是将文本理解或建构、语言知识学习、文化意识养成三者融为一体,而且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的是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将思维引向深处。

  讲座的最后,张老师再次让所有教师思索四个问题:1)培养什么样的人;2)为谁培养人;3)如何培养人;4)靠谁培养人。通过这四个问题,张老师认为育人价值作为学科价值的根本,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教学的过程当中,用好教材,使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