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南京市将军山幼儿园内,一场以“AI赋能教育变革——大手拉小手”为主题的第九批名师工作室联合启动仪式暨专题研讨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南京市邱向琴名师工作室与南京市巫雪琴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跨学段、跨学科协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智慧素养提升,探索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创新路径。
启动仪式:凝聚智慧,共绘教育蓝图
上午9时,活动在庄严的第九批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中拉开帷幕。邱向琴与巫雪琴两位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分别阐述了工作室的愿景。邱向琴强调“数字化开辟学前教育第二空间”的重要性,而巫雪琴则提出“以AI技术赋能教育实践,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目标。两工作室的联合,标志着学前教育与中学教育在AI技术应用领域的深度对话与合作。
专题研讨:AI赋能教育的多维探索
活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开展了系列专题讲座与实践指导:
《初探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发展》
安徽宣城郎溪养正幼儿园园长汪敏结合学前教育实践,分享了AI技术在课程设计、个性化学习支持中的应用案例。她提出“技术为教育服务,而非替代教育本质”的理念,引发与会者共鸣。
《未来科技,人工智能》
盐城高等师专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肖琦从宏观视角剖析AI技术对教育生态的重构,强调“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引导者”,并展示了AI驱动的教学评估与资源推荐系统。
《数字化开辟学前教育第二空间》
南京市将军山幼儿园园长邱向琴以园所实践为例,详细解析了数字化工具在幼儿观察记录、家园共育中的创新应用,并现场演示了“虚拟幼儿园”互动平台。
《微课设计与制作》《生成式AI实战指导》
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学科带头人崔寅与东山高级中学巫雪琴分别从技术实操层面,指导教师利用AI工具优化微课开发、生成个性化学习资源。巫雪琴更以ChatGPT、文心一言等工具为例,演示了AI辅助教学设计的高效路径。
跨界对话: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技术共融活动特别设置了跨学段研讨环节。
学前教育与中学教育工作者围绕“AI技术的适切性”展开激烈讨论,幼儿园教师提出如何平衡AI互动与幼儿真实体验,中学教师分享“AI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的落地经验”,双方共同探讨“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伦理”等关键议题,形成“以儿童为中心,技术为支持”的共识。
最后南京市名师工作邱向琴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人工智能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唤醒教育更多可能性的起点。让我们以‘大手拉小手’的姿态,共同迈向智慧教育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