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橘绿,枫红芦白,方山巍巍,圆湖悠悠。2023年10月20日,由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主办的江宁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骨干研修班暨南京市小学语文吴勇名师工作室第九次研修活动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习作教学探索。江苏省特级教师、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勇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卞志娟副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朱萍老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梁俊老师,以及来自全区近120位骨干教师参加了本场教研活动。
活动分为上下午两场,由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梁俊老师担任学术主持和专家点评。
首先执教的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的林紫君老师,她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习作讲评课《猜猜他是谁》。林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标,接着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化身“小小诊断员”对照语篇“完整度”评价量表进行自评,然后聚焦例文段落,形成要素“达成度”评价量表,指向关键段落评价,指向人物“独一无二”的特点,最后,林老师借助优秀学生习作开发细节“完美度”评价量表,引领同学们在写作过程当中多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为自己的习作增色。林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温婉大方,整节课条理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学生在“化身诊断员”和“三评三改”的过程当中习得了写作方法,提高了习作水平。
第二节由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姜天一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习作讲评课《写日记》。课程一开始,姜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习作要求,提炼出了语篇“完整度”习作评价量,学生根据量表进行自评,分享了评价理由。随后,姜老师从单元要素出发,导入要素“达成度”评价量表,进一步引领学生将单元表达要素落实到位。最后,姜老师利用班级优秀习作,开发细节“完美度”量表,让个别学生“优秀”牵动全班学生的“优秀”。通过三张习作评价量表引领下,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看得见”的生长。
第三节由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李蔚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习作讲评课《我的心爱之物》。李老师的课堂非常高效。上课伊始,李老师借助篇章“完整度”量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实现语篇的完整。接着她从“借物抒情”单元表达要素出发,开发要素“达成度”习作评价量表,引领学生表达“心爱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优秀例文当中的优质语言结构,形成细节“完美度”量表,引燃全班学生习作走向变构和完善。
每一堂课之后,梁俊老师都作出精准的点评,并以问题的方式,引导与会者发现和思考每堂课值得改进和完善的空间。三节观摩课结束后,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卞志娟副教授结合具体课例,就“教—学—评”一体化的习作指导课进行了专题讲座。她对习作评价量表的设计纬度和原则作出了清晰的界定,并对“习作完整度”“要素达成度”“细节完美度”的习作评价量表在习作讲评课上真实运行进行逐一铺展和评析,让在场学员和听课老师了解到评价量表是习作讲评课的重要工具和教学抓手。最后,卞教授对习作评价量表的设计空间提出真切建议,她认为习作评价量表的设计要兼顾学情和儿童情趣,最重要的是充分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的愿望。
下午的活动,由习作骨干班和吴勇名师工作室学员上示范课,梁俊老师继续主持和点评。
第一节由习作骨干班学员、江宁实验小学宋赛成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习作指导课《“漫画”老师》。宋老师由著名漫画《父与子》中的人物和情节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感受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接着通过创设学校漫画社征稿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借助例文指导学生通过“勾特点”和“描细节”的方式,结合具体实例凸显老师的鲜明特点,并在课堂上完成习作片段,对照评价量表进行自评和互评,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习作。
下午第二节由吴勇名师工作室学员、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程晋燕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习作指导课《介绍一种事物》。程老师的课程导入方式别出心裁,紧跟社会热点,从直播视频出发,带领学生感受主播们的惊人口才,进而提炼介绍一种事物的要求——条理清晰,特点鲜明。接着,程老师通过创设招募班级小主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写好“主播稿”。随后,程老师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回顾了课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的写作方法,提醒学生介绍要有序,并结合例文,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捕捉事物的独特之处,叠加多种说明方法,用词要精准。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片段写作,并对照量表进行自评、师评、生生互评和展示,同学们意犹未尽,程老师鼓励同学们回归全文,形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课例展示结束后,梁俊老师的点评切中课堂“肯綮”,让与会教师豁然开朗。紧接着江苏省特级教师朱萍老师带来了以《习作评价的教学策略例谈》为题的主题讲座。朱萍老师从自己的班本出发,引导大家思考“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提醒老师们要回到儿童的逻辑进行习作评价,还要学习专家的思维,明确习作评价的方向。接着,朱老师为大家习作讲解了修改的真谛。她引用的叶圣陶先生的话引发老师们深思:“学生改的是写在纸上的稿子,实际上是审核并修订所想的东西,使它尽可能切合当前的需要。学生的作文,无论好坏,总有他们的思路。认清他们的思路,看这样说合不合理,是一个标准。看这样说能不能使人明白,又是一个标准。”最后,朱老师针对在进行习作评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教师要写下水文。她指出,不会写下水文的老师不会教作文。二是教师培养习惯。包括生活的习惯和语言的习惯,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精密观察,仔细认识;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不走样、不违背。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进行指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对应习作要求,凸显重点目标,覆盖习作全过程,实现过程指导,嵌入真实情境,发挥激励功能。
活动最后,江苏省特级教师、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勇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吴老师以他三十多年的写作教学课堂经验,对学员和与会教师真诚告诫:优秀的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课堂,积淀和创生属于自己班级学情的写作教学“班本经验”,从而破解班级学生写作学习的瓶颈难题。“三张量表”引导学生进行“三评”和“三改”就是他行之有效的“班本经验”。同时,他提出优秀的“班本经验”要与时俱进,紧扣小学写作教学改革的脉搏,要遵循课标倡导“教学评一致”的理念,要紧扣统编教材的单元要素,指引师生由语篇的“完整度”,走向要素的“达成度”,最终抵达细节的“完美度”,层层深入,走向优秀。最后,他指出,优秀的班本写作教学经验,可以让语文教师成为一个“有光”的人。
勤耕细作,耘一片诗意的田园;赏识点拨,引一泉思维的活水。一整天充实又真实的教研活动使得老师们研有所得,学有所获,为教师组织习作教学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帮助,为与会学员和教师们的习作教学指明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