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Unit 8 Detective stories 主题拓展阅读课

2023/5/23 13:53:4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马黎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也面临改革。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随着学生课后作业时间的减少,在学校层面的减负也必然要抓住课堂。如何在课堂上优化教育教学环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让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以提升,是英语老师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南京市初中英语老师也积极行动起来,力求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来减轻学生负担,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以下是陶慎中老师的教学课件、教学反思及部分老师的评课记录。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Unit 8单元话题围绕侦探故事展开,阅读语篇聚焦“Murder in West Town”侦探故事,学生对该话题有浓厚的探究愿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侦探故事的话题,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侦探相关的词汇等语言知识,我们选择了“The Boscombe Valley Mystery”作为课外主题拓展阅读,语篇是大侦探福尔摩斯和助手合作侦破迷案,小说自带的起伏情节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语篇和教材侦探故事有较强的主题关联。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侦探小说阅读,语篇较长,如何创设语境激发阅读兴趣,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主题语境和主题意义,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如何掌握语篇和文化知识,是深度阅读需要考量的要点。基于上述整本书阅读目标思考,利用小说语篇提供的绘图创设情境,利于长语篇阅读中迅速抓住人物及主线。本节课充分利用绘图激趣,并深挖故事主线脉络进行链式追问,指向阅读深层理解。

  二、抓住主线,结构语篇

  首先从解锁作者背景知识开始,学生通过介绍作者,回忆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利于学生融入小说情境。接下来带领学生梳理人物关系和谋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在James被捕入狱的情节中让学生在书中寻找、总结不同人物的观点以及原因,因Sherlock坚信James无罪,随后老师与学生跟随Sherlock的脚步去找寻真相。在找寻真相的过程中,从Follow the trail到Check the scene,在收集各类信息后进行Picture the murder,最后根据描述找出凶手Mr Turner。但在了解谋杀的背后原因后,老师让同学们根据James和Mr Turner对Mr McCarthy 的描述,找出Mr McCarthy的性格特征,并创作父子二人在树林里的争吵内容并演绎。再根据故事结局反思:为什么Sherlock不逮捕Mr Turner?你是否同意?为什么?在问题中不断对情感进行判断、对价值进行取向。

  三、语知积累,附带习得

  通过阅读,学生基于语篇拓展了语言知识学习,尤其是词汇知识,有助于课内向课外拓展,同时课外也辅助课内词汇的学习,培养了语言技能,尤其是“看”,通过图片预测故事发展脉络,培养了阅读技能。本课时中,利用图片、视频和思维导图,结构化语篇知识,积累了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九年级上册Unit 8 Study skills课时小说阅读技巧的点拨,也有助于单元侦探话题的语篇阅读和学习。

小组评课

  陶慎中老师的课聚焦文学性语篇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分析九年级上册Unit 8的单元主题、各板块语言知识及学习技能内容,通过整体分析,选定柯南·道尔的著作《福尔摩斯探案集》侦探小说系列之The Boscombe Valley Mystery作为拓展阅读语篇。陶老师使用这一与单元主题高度关联的文学作品进行整本书主题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探索人物性格,体验角色内心世界,运用归因、对比、分析、综合、评价等方式理解文本语言内涵,深度探究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体验角色,学悟结合

  陶老师通过介绍拓展阅读本文作者的基本信息和小说的创作背景,拉近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联结;通过绘制角色图帮助学生厘清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巧妙设问(Why did most people think James McCarthy was the murderer? Why did they think James McCarthy was innocent?),将学生卷入文本,感悟案件的谜团所在,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欲望,体验大侦探福尔摩斯探案的全过程,全方位体验人物角色,获取阅读的快乐。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思结合

  程晓堂教授曾指出语言学习活动也是思维活动。陶老师在本节课中借助图表等可视化思维工具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识别、获取、理解、对比、整合、概括等思维训练,巧妙设计了逐层进阶的英语学习活动(Talk about the possible murderer—Find out the possible murderer—Solve the mystery),引导学生像大侦探一样进行理性分析、严密推理、准确判断。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学会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但准确找出凶手,还分析出凶手的作案动机,真实地提升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陶老师还善于挖掘有深度的问题(Why didn’t Sherlock Holmes arrest Mr Turner?),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深度思考,批评性地看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行为,用多元的眼光看待问题,正确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3. 引导学生读看说写,表达产出,学用结合

  语言学习和使用没有清晰的界限,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陶老师善于发挥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之间的“协同效应”,引导学生即时输出,关注学用课堂生成。陶老师依循主线设计的一系列读后输出活动(Follow the trail—Check the scene—Picture the murderer—Reasons to kill Mr McCarthy),建立起了零散信息之间的意义关联,促使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语言和结构以各种方式进行表达。其中,陶老师别出心裁地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尝试分析Mr McCarthy的性格特点,并且创编他生前和儿子间的对话,提升了语言加工的层次,体现了“用创为本”的理念,落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刘新飞

  陶老师这节课外拓展阅读课“The Boscombe Valley Mystery”,与九年级上册Unit 8 Detective stories单元话题紧密关联,两者都是围绕侦探故事展开,学生对该话题有浓厚的探究愿望。在本课教学中,陶老师通过Background information, Talk about the possible murder, Find out the possible murder, Solve the mystery, Further thinking等五个活动串联起课堂教学活动。结合侦探小说特有的写作特点,在逐步探究语篇主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一、定位关键信息,培养逻辑思维

  本课伊始,首先对作者的信息做了简要的介绍,陶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和识别小说的基本信息。教师通过设计小说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厘清小说中人物的关系,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铺垫。接下来,陶老师通过问题“Why did most people think James McCarthy was the murderer?”“Why did they think James McCarthy was innocent?”引导学生梳理散落在文本各个章节中的佐证信息,并有效串联这些信息关键点,可以强化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

  二、挖掘思辨点,发展批判思维

  文学阅读具有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是增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2的探究中,陶老师指出,大多数人认为 James McCarthy是凶手并引用原文中的话“Facts are obvious”,引导学生阅读找出人们认为他是凶手的原因。另一方面,指出有一些人认为他没有罪,引导学生思考:“Why did they think James McCarthy was innocent?”通过呈现“You mustn’t always believe obvious facts”,提醒学生要有敢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们跟随Holmes脚步一起去寻找真相。从Follow the trail到Check the scene,在对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后Picture the murder,最后根据描述找出凶手Mr Turner。这一过程无疑鼓励了学生探索发现和质疑的精神,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质疑和求证后取得成功的喜悦。

  三、捕捉发散点,激发创新思维

  在小说阅读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是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中语言、人物和主题的观点;二是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对小说中的留白进行补充。在本课的教学中,陶老师设计了以下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活动4 Solve the mystery这个部分,教师鼓励学生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写出Mr McCarthy 和他儿子在案发前争执时的对话。这一活动的设计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进行创作,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再如问题“According to James McCarthy and Mr Turner, what kind of person was Mr McCarthy?”就是引导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评析;问题“Why didn’t Sherlock Holmes arrest Mr Turner? Do you agree with Sherlock Holmes? Why?/Why not?”意在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本节课最后通过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引导学生将本节课从故事中所学进行总结和思考,形成心得并跟他人分享,进一步提炼了主题意义,升华了情感。

——张居祥

  陶老师的课不是教材内容,是一节基于教材的主题拓展阅读课,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是我的学习感受。

  一、指向谜团破解,激发阅读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侦探类小说有着天然的兴趣,而这节课中,陶老师更是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兴趣,以与福尔摩斯一起探案为背景,以谜团破解为阅读任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陶老师并没有平淡地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进行谜团破解,而是先卖了一个关子,即从此侦探故事的人物关系入手,让学生找讨论可能的凶手,并从故事中找到证据,再逐步破解,最后迎来反转。学生一直在享受破案的刺激与成就感,并最后以一个反转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二、借力问题串联,梳理文章脉络

  学生拥有了阅读兴趣是破案的先决条件,但是很多时候又困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陶老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为Talk about the possible murder和Find out the possible murder两个板块,以“Why did most people think James McCarthy was the murderer?”“Why did they think James McCarthy was innocent?”“Where to find?”“What to find?”“When was Sherlock Holmes a different person?”“What was he like?”“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urderer?”等问题,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梳理故事情节,并利用图片等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也营造了破案的氛围,最终带领学生走向Solve the mystery这一板块,也与学生共同迎来了故事的美好结局。

  三、进行读后思考,落实育人价值

  随着案情的水落石出,故事本身的阅读也到此为止,但是陶老师的课堂还在继续,他在读后环节继续引发学生思考。以“Why didn’t Sherlock Holmes arrest Mr Turner?”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并以“Do you agree with Sherlock Holmes? Why?/Why not?”这一问题,让学生再次走进语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感受,为主题意义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陶老师还鼓励学生思考:“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他想紧紧围绕故事中的原句“You mustn’t always believe obvious facts.”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关注事实,还要积极思考事实背后的真相,并引导学生对待他们宽容以及真诚,落实本节课的育人价值。在作业环节,陶老师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语言推理人物性格,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如果我是学生,我会觉得这一节课很有意思!

——赵哲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