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反观自己的日常教学,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会用心设计课堂内容,考虑单元知识点、课时重难点、课堂情境、学生已有知识等。但是,当一个单元结束时,我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并不满意,总是觉得学生并未达到自己的预期。通过阅读本书,我才发现,在备课过程中,我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加工信息的方法、学习英语的心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本书共有十个章节,前三章主要介绍了基本概念,后七章分别从情绪氛围、物理环境、学习体验、内容技能和概念掌握、知识的扩展和应用、学习的评估以及在学校和课堂中实施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以脑为本”的教学模式。
在所有章节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身心健康。轻微的压力能够提高成绩,增强回忆。但是,持续持久的压力会减少信息的获取、保持和再认能力。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学习不利。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建和保持积极的、创造性氛围的重要角色。同时,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表扬和塑造,有助于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
其次,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视野或者“整体图”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一系列事实和公式的积累,更应该围绕着核心概念或者重要理念被组织在一起,最终形成思维。通过对事物之间联系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抽象思维,更好地理解迥然不同的信息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将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视觉表征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
另外,尽量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努力建立意义才是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加强记忆这一章节,作者指出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记忆术去记忆,而且可以设置可取的困难,让学生参与其中,努力建立意义,从而持久记忆。除此之外,通过组块和交错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加工。
最后,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创造性思维的提升,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机会参与活动,并且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发散性思维,产生新的不同方向自由流动的想法,而不是流于形式。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以脑为本”的教学模式,还需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教师才能逐步掌握其中道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