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新闻|量表为媒 探究教学真谛

2022/11/24 13:53:5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马黎

为实现英语能力测评“量同衡、车同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了加强对《量表》的学习,2022年11月21日晚,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有幸邀请到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外语测评处吴莎处长,并在云端共同聆听了她题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及应用”的讲座。

吴莎老师从“《量表》是什么”“《量表》与《课标》”“《量表》的应用”三个维度展开本次讲座。首先,吴老师从研制背景、理念模型以及主要内容入手,向老师们介绍《量表》是什么。她提出,《量表》的研制是基于国家提出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以及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而《量表》就是测评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她以温度计为例,深入浅出地将语言能力量表定义为:按照语言能力发展规律,对语言能力特征从低到高的分级描述。在提及《量表》研制原因时,吴老师罗列了当前外语教育中存在的纵向上各学段目标不连贯、横向上各类教育外语教学目标不沟通、各类考试能力标准不一、教学与考试缺乏共同能力标准等问题。而《量表》的研制正是为了推动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测的协调发展。

接着,吴老师向全体工作室成员展示了《量表》的五个阶段的研制过程、研发团队、描述语的由来与收集以及基于大规模数据的分级验证,这些无不展示了《量表》在研制过程中的专业和严谨。随后,吴老师借助此次研制过程,谈到了《量表》的特点、背后的理念以及主要的理论基础。

为了进一步帮助与会教师们理解,吴老师还展示了《量表》的能力模型,并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语用能力、语言使用策略等维度展示了描述框架以及量表的整体构成。在分项能力框架中,吴老师以听力理解能力构念以及听力理解能力描述框架为例进行说明。在以上的描述框架内,描述语的结构至关重要。吴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描述语的公式,即描述语=行为+标准+语境,也就是说,描述语就是讲清楚“能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情况下做”。随后,她还以听力能力描述语语义结构为例向老师们进行展示,分析了听力能力描述语的要素以及在语速、语音特征、语言与内容、话题、认知处理等维度的特征,并以回答问题的方式与教师们进行积极互动,讲座气氛热烈。据此,吴老师以“基于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及学习理论”“依据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发展特点及实证数据”和“多等级的、多维度的能力描述体系”三句话对第一个话题进行了小结。

在第二个话题“《量表》与《课标》”中,吴老师从理念、性质、主要功能以及视角等四个维度将《量表》和《课标》进行了深度对比。同时,她还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以及《量表》描述与《课标》学段目标描述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小结,即《量表》与《课标》理念一致,内容呼应,同时《量表》可助力《课标》的实施。与此同时,吴老师还特别提到,参考《量表》还是《课标》从来不应该是一道单项选择题,而应该是开放题。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使这两个标准为我所用。

最后,在第三个板块“《量表》的应用”中,吴老师首先介绍了“能做”描述语在教学和考试中的用途,并就《量表》的应用进行了多维度的考证。首先,她介绍了2018年—2020年间《量表》应用实证研究文献中,主题词为教学、学习以及考试、测评的占据大多数。在2021年12省小学、初中、高中、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师群体问卷调查中发现,《量表》被应用于教学、测评各方面,最高频应用为“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等,且在学段间存在明显差异。随后,吴老师借助具体实例,向全体教师讲解了《量表》在外语教学、高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形成性评价、开发考试、分数报告体系以及成绩报告中的应用。

讲座最后,吴莎老师还提醒教师们正确看待《量表》,它不是强制性标准,对学段没有强制性要求;它也不是教学以及考试的大纲;《量表》反映的是主要特征,并非对语言能力的无穷尽描述;《量表》是动态发展的工具;没有所谓“正确”的用法,只有恰当的用法。同时,吴老师还希望每一位使用者都是《量表》的发展者,再创造者。

在整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中,吴老师向工作室全体成员针对《量表》做了思路清晰且深入浅出的讲解,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和回味,也期待在今后的教研和教育实践中,老师们加强对《量表》的思考和研究,做到以量表为媒,探究教学真谛!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