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地理课堂的“主旋律”

2016/5/10 16:08:09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孙小红

生活——地理课堂的“主旋律”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反思

南京市中华中学  张惠芬

 

“教育生活化”是风靡世界的教育思潮,各学科都在研究如何进行“生活化”改造,地理学科更应该是当仁不让:因为地理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生活化”原本就是地理学科的“主旋律”。

1.“起”——源于生活

师:今天天气怎么样?

生:阴天。

师:前两天呢?记得周一晨会时天气状况吗?

生:阳光灿烂。

师:今天白天的温度比周一的高还是低?


师:好,给大家看看近三天的天气状况,果然如此,今天白天的温度要低些,而夜晚呢?

生:今天比周一高些。

师:那你知道月球表面白天和夜晚的温度是多少?

学生迫切想知道。

师:显示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则降至-183 ℃

生惊叹:温差这么大啊!

师: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也能到达月球表面,为什么月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那么大呢?

有一学生回答: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师:赞一个。因为地球有大气,白天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温度不至于过低,生活中很多的地理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用地理科学原理解释生活。

2.“承”——深入生活

师:接着我们来探讨:每天和你生活密切相关的昼夜温差变化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多云,比晴天的昼夜温差要?

一个学生抢着答:阴天昼夜温差小。

说明: 2-2m师:也就是说,白天多云比晴朗的白天气温    (高、低)?夜晚多云比晴朗的夜晚气温     (高、低)?

生答。

师:为什么多云时昼夜温差小?出示右图,布置学生看书思考,提醒学生注意图中箭头所代表的地理意义。

生讨论、回答:白天多云,一部分太阳辐射被云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面温度不会上升太高;夜间大气中水汽(云)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然后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间的降温速度减慢。

师: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也正是因为地球大气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和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师:生活中与此相关的问题我们来自测一个。在深秋和寒冬常见的霜冻,会出现在晴朗或多云的夜晚?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深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3.“转”——体验生活

师:在座的哪位有暑假登山看日出,借棉大衣的经历?

一位男生与同学分享他中考结束后,和爸妈出去旅游,登泰山,在山顶看日出,裹着租来的军大衣还差一点冻的直跳脚的经历。

师:高山之巅,温度低,你还有什么证据吗?

生:像喜马拉雅山这样的高山上都有冰川积雪。

师:是啊,初中大家学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这是为什么?

师布置生看书和读教材2.1图,并思考:地球上近地面大气是不是直接获取了太阳辐射的能量?

生:地球上近地面大气没有直接获得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能而增温,近地面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以后增温。

师:由此可见,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生:地面。

师:我们一起体会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高处不胜寒”的科学道理?

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讲,海拔越高,离地面热源越远,气温越低。

师追问:为什么大气不能直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是吸收地面辐射?

生: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师:总结太阳辐射的能量如何传递?用顺口溜记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合”——追问生活

师:去青岛旅游朋友告诉我:在那儿白天感觉比较潮湿,夜晚却比较干爽,问我这个地理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谁帮我一起给他找答案。书上做了个试验:一只玻璃缸只有在冰块的上方有个开口,有一支点燃的香放入该开口,请你想象一下烟雾在玻璃缸内如何飘动?你能否用用箭头画出烟雾飘动方向?

生兴奋并议论着,蚊香和冰块冷热不均能引起大气运动,一位学生自告奋勇上来画图。

师:你为什么画出这样的方向?

生,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烟雾在玻璃缸内环流。

师:这样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称为?

生:热力环流。

师:热力环流对解答朋友的问题有什么帮助?

学生惊喜发现书上的活动题:“画出白天和夜晚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想一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师:看来回答我朋友的问题同学们胸有成竹了。

生: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吹海风,感觉潮湿;夜晚吹陆风,感觉干爽。

师:太棒了!

说明: 200911191633063245.“联”——反馈生活

师:热力环流的原理我们再运用一次,请画城市风图。

生画如右图,并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比郊区温度高,故形成上升气流。

师:研究“城市风”,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想一想,城市与郊区的大气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如果有大气污染的企业搬出城市,只考虑热力环流因素,至少要搬到哪儿?

生:有利于市区大气污染的扩散,搬迁到郊区下沉气流之外。

师:运用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原理,在寒冬,农作物怎样防御霜冻?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教学反思】

根据课堂观察,大多数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其他学科一样,上课认真听讲,在书上画画重难点,考前背书,缺乏对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关注,书本知识与生活严重分离,更不会用地理学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如:他们知道家里的阳台、窗户最好朝南才能获得阳光,但不知道正午时太阳在我们的正南方,再转化成太阳光照图就更摸不到东南西北了。本课设计思想:从“教育生活化”的落实中体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课程理念,并“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再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用地理科学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真正让地理课堂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生活——地理学习的源头活水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呢?源头“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结合阴雨天比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小的探讨、地球和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原因分析,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学生熟悉词句苏东坡的“高处不胜寒”加深了对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记忆;实验“蚊香和冰块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和教材“白天和夜晚陆海热力环流”活动题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建立起知识联系图表,总结地理规律,并将相关的知识和原理运用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城市风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扩散有什么影响?霜冻出现在晴天还是阴天?在寒冬,农作物怎样防御霜冻?等,学生深刻体会地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地理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书本知识,而是了解每天呼吸的空气、感受地球上每天的温差和风云变化,增长帮助农作物御寒的本领等,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的学科知识,赋予了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2.生活——地理教学的主要“支架”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本课以生活为主线,搭建起教学的“支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引题,问当天天气状况,很快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当天与前两天天气状况、地球和月球表面昼夜温差的比较,增加了学生课堂的专注度以及探究的欲望,然后,结合一个个生活的实例,整合课本的资源,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追问生活,最后反馈生活,学生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他们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尝试从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生活实例—剖析原理—原理运用,由理论到实践,感悟地理学科的价值,也改变了以往地理课上课记笔记,下课丢一边,考前背背书的学习方法,从乐学到会学。因此,生活是地理课堂的“主旋律”,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鲜活的,鲜活的生活会拉近学生思维与知识间的距离。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将伴随着他们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2015年3月6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走出去,请进来” —与孔起英教授共研“幼儿园艺术领域中的评价”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三月,黄菲名师工作室的伙伴们相约赴一场关于“美”的约会。3月25日,黄菲名师工作室参加了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幼儿园综合课程”项目推广活动,本次课程推广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孔起英教授为我们带…

    2024/3/27 23:32:40
  • 教育随笔|用温暖的作业守护孩子们幸福的童年

    编者按《教育随笔》是我们公众号新开的栏目。“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自成立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老师们的关注和积极互动,陆续有各地的老师向我们投稿。感谢老师们的分享,也真诚希望这里能成为老师们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携手同行,一起遇见最美…

    2023/12/18 9:55:35
  • 教育随笔|说课的艺术 ——出发后的再思考

    编者按《教育随笔》是我们公众号新开的栏目。“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自成立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老师们的关注和积极互动,陆续有各地的老师向我们投稿。感谢老师们的分享,也真诚希望这里能成为老师们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携手同行,一起遇见最美…

    2023/12/14 11:05:18
  • 教育随笔|请把“课间10分钟”给学生

    编者按《教育随笔》是我们公众号新开的栏目。“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自成立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老师们的关注和积极互动,陆续有各地的老师向我们投稿。感谢老师们的分享,也真诚希望这里能成为老师们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携手同行,一起遇见最美…

    2023/12/8 11:25:08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