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剪纸活动的观察与分析

2016/5/10 13:41:0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师生互动     发布人:李漫

作品名称:

剪纸《小红人》

幼儿姓名:    柴路   6岁    男

 

一、背景介绍

我班的剪纸区已经创设了一个多学期的时间了,随着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剪纸内容从一开始的窗花也逐渐变成了幼儿喜爱的人物形象,并且结合欣赏艺术家吕胜中小红人,还进行了吉祥墙的布置活动。但是最近,到剪纸区玩的孩子们越来越少,几乎无人问津了。今天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唯独柴路选择了剪纸区。

二、观察记录

(一)折纸:

他把一张长方形的红纸拿在手中,沿着长边合了起来,然后左手捏着纸的上方,右手顺着折好的位置,由上而下轻轻地捏着。(他的折纸动作都是在双手上完成的,动作很娴熟,看来他已经进行过多次这样的操作过程。)捏到底部之后,右手又熟练的沿着折好的位置重新捏着并迅速抹了一遍,同样的动作左手和右手反复了三次。(为了折得更服帖,这样的方法确实是比较合适,他动作这么迅速和熟练,看来有很多类似的操作经验。)与此同时,他看了看四周,问:“铅笔呢?”(在折纸的时候还同时注意观察周围的材料,发现问题,可见对自己下一步的活动非常清楚。同时,也反映出班级区角中的工具材料摆放位置、数量上的问题。)

(二)画人:

老师找来放在数学区的铅笔,他用右手抽出一支,同时用眼睛看看了铅笔头,并用左手捏了一下。(好像是在检查铅笔是否适合使用的情况,反映出他对于铅笔的运用已有丰富的经验。)然后他又用右手握住铅笔,弯下身低下头,还看了看桌上的小红人,然后才开始画。(区域中的桌上,都是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作品,或许能给他很多启发)

他先在一面纸的上方画了一个圆弧,但马上又把纸翻了一面重新画起来,这次他是慢慢地贴近纸的边缘画的。(翻了一面的动作很干脆,也许对自己的第一笔有些不满意。)

他画了一个大大的半圆形的人头,又在头上画了一只很小小的半圆形耳朵。(头和耳朵)接着在头下画了一个细细的脖子。(动作连贯、没有停顿,他在心中可能已经有了一些计划。)这时又停顿了一下,看了看桌面。(或许是在找灵感,或是参考。)然后笔锋一拐,画出了笔直的一条胳膊,接着还画出了手掌上的五根手指,一根手指长一些,另外四根稍短一些。(笔画动作依然连贯,流畅。)

     紧接着,他从胳膊下方的腋窝处开始画人的身体。他的笔尖在纸上滑动,好长的一条斜线,足足有三个头那么长,然而他还没有停下来,而是接着这条长长的斜线结尾处一个回头,又从右向左接着画。(逆方向作画对于幼儿的空间概念的发展要求应该很高,可见他的空间构图能力很强。)不过回来的线条画到一半,他突然停下来,抬头看了看区角中悬挂的吉祥墙,然后看看自己的小人,又接着刚才断下的线条开始向下画人的腿和脚,画脚的方法和身体是一样,从右向左,一气呵成,并没有停顿。(看来此时,区域中的环境创设再一次起到了支持他活动的作用。)

纸上出现半个小人的外轮廓,他继续着。先在小人的额头中间画了一个像“>”的花纹,然后在旁边画出了圆圆的眼睛、半圆的鼻子和半个向上翘起的月牙形的嘴巴。他调整了一下坐姿,开始画身体上的纽扣,从上到下沿着纸的边缘一共画了三颗大小、间隔差不多的纽扣,都是半圆形的。(他开始在人的脸部、身体上进行一些细节的描绘了。)

“画好了?还有什么要装饰的吗?”老师问他。他犹豫了一下,拿着笔在纽扣中间又开始画,刚画了两笔就转头看了老师一眼,四目相对,他赶紧又转回去接着画。(老师的提醒对他来说仿佛增加了一些压力。)这次在之前画的纽扣中间,他又画了一些半圆形的装饰花纹。(可是最初的纽扣之间的间隔已经看不出来了,对于这些装饰,他或许只是在完成老师的提醒,并没有考虑后面剪纸中即将遇到的问题。)

画好之后,他对着自己的作品看了又看,手中握着的笔有好几次想落在纸上再画些什么,可却什么也没画,他的脑袋又向四周转动着,最后,只是在人的眼睛中间,画了一个眼珠,然后又等了半分钟的时间,才拿起了剪刀。(在拿剪刀之前他表现出犹豫、等待的一些情况,看来对于教师的提醒当真是成了他创作中的一些压力。)

(三)剪纸

他左手捏着纸,右手拿着剪刀,从人的身体下方开始剪,先剪出了人的腿和脚,然后顺着人的衣角开始自下往上剪(看着他两手配合的轻松自然,看来剪刀也肯定是他常常运用的工具之一。)

他很快剪下了小人,接着开始剪小人头部的花纹,他把剪刀撑大一些,用中间的刀口向着不同的方向斜着剪了两下,熟练地用手拽下一小块纸,然后又将头上眼睛部分的纸对折,沿着画好的眼睛的轮廓慢慢的剪下一个半圆,打开头部的折印,脸上眼睛的位置就出现了一个圆圆的小洞。(突然觉得他还是在重复之前自己剪小人的过程,好像没有遇到更多可促进他发展的有价值的问题。)接着,他沿着自己画好的鼻子、嘴巴、纽扣的轮廓熟练地剪着,只是在纽扣中间后来添加的花纹他并没有剪。(对于“增加一些装饰”的要求和提醒看来他并没有理解,也体现出教师的指导没有根据幼儿当前的发展和需要,有一些不恰当之处。)两分钟之后一个小人就剪好了。

三、幼儿对作品的解读。


柴:是我自己。

师:哦,你在干什么呢?

柴思索着:嗯······(可能在剪的时候他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师:我看你的手伸的直直的,你这是在干嘛呢?(我从红人具体的动作开始引导他观察和想象。)

柴:我在玩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

师:玩什么游戏呢?

柴:比赛的游戏。(体育游戏刚刚结束,也许他会想到什么。)

师:比什么呢?

柴:比一比谁的本领大!(他好像又想了什么)

师:你比赢了吗?(我顺着他的思路继续引导他联想。)

柴:赢了!你看,我笑了!(他关注到了弯弯嘴巴。)

师:噢?那你的什么本领大呢?

柴扭头想了想,笑着大些声说:我能当小指挥,指挥打击乐!(他的声音中透着自信和坚定!我想起来了,他确实是我们班集体表演打击乐时的小指挥,虽然这事已经过了很久,他还记在心里。可见对于小小的他来说,这是一次难忘而自豪的经历,他一直为之愉快着!)

师:噢,那你指挥的时候,你的手做了什么动作?

柴用手比划:伸开,这样。就像是在准备的动作。(他想起了自己当指挥时的情景,话匣子开始打开。)

师:你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在指挥呢?

柴指了指衣服和衣角:是一件长衣服,衣服角两边还翘起来!(他眼神中透着光。)

师:那会是什么衣服呢?

柴捂嘴笑:是礼服,长礼服!(他一定又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呢?也许和我们最近表演童话剧时经常欣赏的宫廷服饰有关。)

师:像谁一样的礼服?

柴:皇帝、王子那样的!(果真如此。)

师:哇!穿着这样的衣服当小指挥你觉得怎么样?(我觉得这时的小红人仿佛活了起来,顿时有了鲜活的生命!)

柴又笑:很帅!

师:嗯,怪不得嘴巴弯弯的,笑得这么开心!(原来对于孩子作品的解读是这样有趣!)

师:咦,你这头上剪出的菱形是什么?(这是一个细节,也许能促使他把小红人剪的更加有趣和生动。)

柴:是我的发型。

师:是什么样的发型?

柴眯着眼,又笑:是分开的。(他为何又笑?又想到了什么?对了,他当指挥演出那 天确实在头发上抹了一些摩丝。)

师:你当小指挥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的发型。

柴定眼看着老师:是啊!(言下之意,老师你还能记得我指挥时的样子,感动!)

师:你还穿了一双什么样的鞋子呢?

柴:是小皮鞋!

师:哇,那你当小指挥的时候真的好帅,好棒!那你在指挥的时候还会有谁呢?(有了情景,这幅作品还能够无限扩展,他的想象也能够无限扩展,他的发展就有了无数的可能。)

柴:爸爸妈妈,还有好多小朋友。

师:爸爸妈妈来干嘛呢?小朋友在干嘛呢?

柴想象着:看我当小指挥,小朋友在表演。(脸上无限自豪的表情。)

师:那你在剪的时候为什么画在纽扣中间的花纹没有剪呢?

柴小声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剪。(看来之前我的猜想是对的。)

四、教师对作品的解读。

(一)与本领域有关

 1、作品创意贴近其生活经验和日常的兴趣。

柴路本次剪纸活动中的创意来园于自己在小指挥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是一次极具个性化的创作。这个剪纸小人的作品,表现了他自己在担任小指挥时发型、表情、动作和服饰,看来他对自己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印象深刻。

2、绘画水平发展较好。

从创作的过程来看,他非常自主和有目的,能根据自己的创意运用流畅的线条大胆地表现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看出他的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发展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在折纸之后的绘画过程中对于如何画一半的人才能更好地利于自己剪纸有一定的思考和计划,他通过调整自己在画纸上绘画的位置、大小以及看看同伴的作品的方法来一步一步达成自己的目的,体现了大班幼儿应有的绘画水平和能力。

3、对工具材料的充分熟悉。

   活动中他用到了纸、铅笔、剪刀三种工具材料,在折纸、绘画、剪纸三个不同的环节中,可以看出其对于这几种根据材料的熟悉度和使用率很高,有着丰富的经验,能根据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来熟练完成操作过程。

(二)与他领域相关

1、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在科学认知方面,对于完整的人物形象已经非常熟知,而且能通过画半边人的方法来表现出来,可见其在科学认知领域的发展也是比较好的。

2、对艺术领域中的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浓厚。

   从教师和他的交流才发现他想表现的是自己担任小指挥的形象,可以得知他在音乐领域中同样也享受着自己的活动,看来幼儿的发展真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领域之间的发展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3、操作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教师在不适当的时候一句提醒对于他来说却制造了一定的压力,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要进一步进行反思和调整。这就可以看出他在对于老师的这样一个角色的定位,他并没有在操作中就和老师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而老师也没有继续就这样的指导而采取一些补救的措施,因此这次的师幼互动似乎是无效的,这更加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如何更好的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引导、帮助、合作者的角色?  

(三)幼儿的学习品质

1、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他在此次操作中一共有三次通过看他人的作品来获得帮助的,体现了其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的水平,也反映了区域环境创设对于个别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做事细致、有思考,较为专注。

   一个人活动的时候他能够安心专注地坐在椅子上在近10分钟时间,细致地根据表现一个半边人的轮廓,并且线条之间没有交叉和重叠,说明他具备很强的计划性和思考能力。

3、遇到问题能及时调整。

   在画了第一笔的时候,他突然换了一面重画,一方面说明他对自己的创作有一定的目的,一方面也体现了他能自我调整自己发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反思和调整得能力。

4、好奇心与兴趣体现不足。

   在此次创作过程中,他的操作过于程序化,总有些提不起兴趣的感觉。教师要考虑活动前对幼儿区域活动经验的调动以及在区域中适时的给予新的挑战,从而才能使区域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五、教育建议

1、在剪纸区提供更高级的学习榜样,减少一些平行榜样的出现,让一些更艺术、更富有审美价值的剪纸人物作品唤起幼儿再次学习和迎接挑战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根据幼儿的兴趣,细化一些步骤图供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

3、充分考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的数量和摆放的位置,不让工具材料的问题限制幼儿的探索和学习。

4、在区域活动前充分考虑根据活动内容,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应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 互动交流|手绘多彩英语 浸润文化底蕴

      适逢中秋、国庆双节同庆及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举办之际,为激发孩子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中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英语小报设计,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抒发爱国之情,热爱运动,增强体质。&a…

    2023/11/13 8:47:46
  • 名师送教促乡村教育振兴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引导与示范作用,也为了更好的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3月25日上午,南京市教科所乡村教育研究中心系列活动——朱文军名师工作室在桥林中学进行了送教下乡活动。首先听课,由我校的陈正金老师和育英二外的鲁佩用老师用不同的风格各上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2022/1/1 14:38:14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