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南京市教研室刘江田老师应邀到我校给化学学科老师作了题为“高考评分细则解读与教学启示”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陈廷俊主任主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化学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四新”背景下,化学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其目标和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刘江田老师从化学理解、评价溯源、守正创新三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化学理解方面,刘江田老师指出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化学教学不再仅仅聚焦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时,教师可以主动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评价溯源方面,刘江田老师强调在全国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江苏化学高考试题的评价呈现“价值引领、素养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特点。考教衔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标的指导下深入理解教材,刘江田老师以2023年江苏高考第17题的分析为例,指出在教学中应以真问题、真情境来激发质疑、释疑、解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建模等。结构化知识梳理,回归思维建模,充分挖掘教学价值。
在守正创新主题中,刘江田老师认为首先要增进学科理解,确保学生掌握如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化学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融入多元化教育理念:将学生中心、探究学习等理念融入化学教学中,尤其可以结合当下热门的AI工具、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此外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还需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就化学教学和高考试题分析等问题和刘江田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陈廷俊主任作总结,在“四新”背景下,化学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尤其是青年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充分使用教材、理解学科本质,构建开放、互动、高效的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