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重教学评一体化 以学促教齐发展

2022/6/8 18:20:24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重教学评一体化 以学促教齐发展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变化就是对英语学科的要求更高,九年级单词量增加,更重视听力、口语考试,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加强。作为英语老师,在具体操作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应该发生哪些转变?

4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孙晓慧教授从课程理念入手,带来了一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探究”的主题讲座。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融合统一。“教—学—评”是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其中,“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设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决定育人效果;“评”是为了促教和促学,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

“教—学—评”一体化既关注到了学生学的过程,又关注到了学生学的结果,这样既能改善教师教学,又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1. 分解课标,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科立德树人的理念,明确“为什么而教”。其次,在深入把握课文内容、对文本进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分析学情,剖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已习得的能力和态度,以及存在的潜在不足之处,从而知道教师要“教什么”,以及学生要“学什么”。最后,围绕主题、基于语篇,明确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2. 围绕目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需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整合及归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

3. 课堂跟踪,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分为三部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以及适当的测试等方式,及时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是否理解问题,能否运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等。通过多元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及时调整,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根据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对比孙教授的讲座,我发现我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

1. 文本分析要深入,教学目标要明确

因为这是我第一轮完整地从初一带到初三,对三个年级的英语教材尚未建立宏观上的体系。单元主题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教材出版者在这个年级段设计这个主题的意图是什么?同时,对教材的纵向体系了解也不够深入。有些单元能基于主题抓到一条清晰的主线,明白Comic&Welcome、Reading等环节的设计意图,以及它们如何为Task服务,有些单元则相对模糊。接下来我还需要对文本深入分析,重新打磨课本。

其次,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内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会更关注前面两个目标,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则相对欠缺。因此,要时刻将立德树人理念融汇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之中,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2. 评价指令要清晰,互动评价要扎实

在第一年教学时,学校其他老师观摩我的课堂后,给出的一个建议就是,评价过于冗长,没有对症下药,学生容易云里雾里。吸取经验后,我在课堂过程中注意调整,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学生互动评价还有待改善加强。

3. 评价活动有学生,教师反馈有内容

刚带班时,课堂评价容易师评过多。这几年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评、让同学互评,如分析学生的作文或者学生回答的内容等。不管是自评、互评还是师评,其宗旨都是要促进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而且要避免教师一言堂,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探究思维的培养。

其次,教师的反馈要有内容,不能空洞,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否则就会止步于形式,学生不知道改善提高自己的方向。

总之,教师要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以教学目标为方向,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适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后续的学习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新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教学的不断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学习反思

周末,我在线聆听了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会议内容丰富,栏目众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听起,我选择了初中分会场,并点开了《教学评一致性课例展评》,学习了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揭佳老师题为“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的课例讲座。

揭佳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学情分析、语篇研读、教学过程、课例反思,为一线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学生普遍感到写作有困难,并且在衔接和连贯方面更是薄弱,呈现的问题有:学生缺乏运用衔接手段的意识,写作时很少或没有使用连接词,句子和段落之间缺乏衔接;学生缺乏主题句的引领,段落细节信息和主题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没有运用恰当的方法组织语篇。基于诊断结果的课堂补救措施有: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中短文的衔接手段,如指代手段,以及表示并列、因果、转折、递进等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组织语篇,使文章意义连贯、逻辑关系清晰;指导学生参考教材中学到的衔接技巧进行仿写。

在语篇研读部分,揭佳老师从主题语境、授课文本分析、授课文本与诊断测评结果弱项关联、读写结合课时安排等方面做了详细地阐述,选取的文本与牛津教材的文本有相似之处,话题Animals in danger可以作为牛津教材相关文本的拓展阅读,文章从“Why are many animals in danger?”“What do people do to protect them?”“What can we do to save them?”三个方面,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呈现。揭佳老师设计的读写结合授课模式,对于我平时的教学很有启发,即单元中的阅读课,重在让学生获取、梳理、整合信息,关注文段写作方式;单元中的写作课:关注衔接连贯方式,借助结构支架完成写作任务。

在教学过程的说课环节,揭佳老师从活动层次和设计意图两方面进行了说明,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启发,例如抓关键词,寻逻辑关联等。另外,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反馈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形象生动。在阅读课之后,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下节写作指导课做了铺垫,写作过程通过写前讨论框架,写中通过教师精心布局的worksheet辅助,写后教师进行多次改稿,也收集了学生和老师在此过程中的反思,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本次学习我收获颇多,不禁再次感慨,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