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中探究、打造高品质课堂

2018/1/2 15:06:1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陈红

思辨中探究、打造高品质课堂

——记陈红工作室2017年11月2日品质课堂展示活动 

2017年11月2日,陈红工作室和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在田家炳高级中学举办了以“追求高品质课堂”为主题的历史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鸦片战争》一课为切入,探讨在现今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建构高品质的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问题。

本次研讨活动,首先由邀请了来自中华中学的卞姗姗老师主讲了她对《鸦片战争》一课的再研究、再探索,她提出学生对鸦片战争早已形成“落后就要挨打”的固化思维,但是这与当时中国的实际状况存在出入,从经济总量来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大大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但是经济总量的领先却没能避免被人侵略的命运,所以她通过还原历史背景、挑战学生的惯性思维,用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给学生打开了一个窗口,并且和学生一起去探讨书本、史料和史实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她的讲座给与会老师耳目一新之感,这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冲击,让大家思考如何打破自己教学上的“固化思维”,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真正的”历史。

之后由田家炳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刘建民和来自南京十二中的胡斌老师就《鸦片战争》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刘建民老师用丰富的史料、富有思想的提问,引领学生去思索,他提出鸦片战争是打破东西方“光荣孤立”的事件,是两个国家、两个世界的对抗。刘老师进而在鸦片战争战争的过程上启发学生,清政府面对列强的侵略,进行反抗,但是其理由却是道光帝对英国宣战的理由居然是“感到有失尊严”,由此令人深思当时的政府、皇帝对待侵略者的态度和自身的问题。最后他用一位网民的历史感慨结束本课:当跨入又一个新纪元,我…… 再来回顾晚清覆亡的历史并以此展望中华民族在充满希望的新千年所面对的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常常会黯然神伤,感慨莫名。那是因为: “我在为前人而哀伤;我在为今人而悲悯;我在为后人而忧惧。当然,最沉痛的是,我感到深陷在历史的泥潭中,而不可自拔的绝望。”在激发学生爱国心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历史的价值、思考现实的力量、思考近现代中国的命运,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堂中逐渐生成。

之后南京市十二中的胡斌老师从中英两个文明的角度建构了本课,胡老师的课从:相遇,远东和泰西;相会、大清和逆夷;相融、中国和英国三个层次展开,之间用了历史的故事阐释了一个不断崛起的英国和一个故步自封的天朝在20世纪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时代,战争无可避免,命运早已写定。并且带领学生一同探讨鸦片战争中中国官员们对待民族、国家和皇帝的态度最终导致战败的结果,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命运多舛的深层次认识,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意识。

最后陈红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点评,她说历史课堂应该是开放、民主、自由的地方,要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这翅膀就是学生的历史知识、批判性的思维和对历史事件、人物同情之理解,战争虽已过去,我们对战争的解释和想法依然在发生变化,今天的几位老师就是他们的学识、思想给大家展示一段“有生命”、“有思想”、“有内涵”的历史,希望工作室成员以此为例,不断开拓,专心研读,历史教师只有让历史活起来,才能给学生以历史的启示。每个教师都应去打造属于自己的高品质课堂。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