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互通,推动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玄武区、六合区举办骨干教师暑期研训活动
为全面推进玄武区高中学科建设,提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深化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研究,提高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专业能力,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六合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两区高中九大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封闭研训。研训活动于2024年7月8日至9日,在江北新区长江之舟举行。
2024年7月8日上午九点,培训正式开始,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丁征校长致开幕辞,南京市教研室主任丁玉祥作专题报告,他点明了学科教学质量低效的多重原因,并重点指出了学科建设的基本举措,如明确学科发展愿景、研制学科课程规划、着力凝练学科主张、提升学科关键能力等。丁主任的报告高屋建瓴,给参会老师很大启发。
8日下午,进行分学科研训,主要由南京市孟凡军名师工作室承担培训任务语文学科任务。语文学科的研训主题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与评价”,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区内四所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围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形态与理性思考”进行学科教改方面的经验交流。
熊放放老师介绍了十三中“三单式志远课堂”(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的建构过程,并通过具体的诗歌、文言、现代文、作文讲评、试卷讲评的相关案例,详细呈现了“三单式志远课堂”的基本操作流程。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多元评价……教学重点更为集中,课堂节奏清晰有序,学生主体性增强,参与度大大提高。
张蕾老师介绍了九中“五·四动生课堂”的教学实践。动生,即让学生动起来,成果动态生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四环节,指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任务的规划、学习成果的量化。张老师以《玩偶之家》为例,结合教研组老师们丰富的教学设计,阐述了“五·四动生课堂”的实施过程。
许露老师介绍了玄武高级中学“三主四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旨)教学模式。许老师展示了《宇宙的边疆》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有奖知识竞答、画出思维导图、设计词云图、撰写读后感四个环节,达成了”三主四步”的教学目标。
高媛老师以“表现性学习,让讲堂变学堂”为题,以《祝福》《变形记》等课例,介绍了人民中学“汇实课堂”的主旨模型(以切实的目标,指引学习的方向;以丰实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以确实的成果,增强学习的获得感;以扎实的组织,推进学习的落实;以务实的评价,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接下来,由四位骨干教师带来专业讲座,就“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策略”“高考备考经验”进行专业表达。
赵瑞华老师的讲座题为《表现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新样态的实现路向》,介绍了表现学习的建构背景、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向。赵老师认为,表现学习可通过微专题开发、学习任务设计、微专题教学来实现。邢诗薇老师的微讲座题为《从“有意思”到“有意义”》,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从提示到助学、从共性到个性、从局部到全面、从阅读到表达。讲座中展示了样态多元的教学实践,展现了十三中高一语文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从琳,老师的讲座《戏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以《茶馆》的具体教学设计为例,基于实践活动,从说戏、演戏、评戏三个活动层面,聚焦戏剧冲突和任务形象,对戏剧进行多维审美。
季源老师以《必修下第六单元教学实施建议》为题,分享了她对必修下第六主题单元“观察与批判”的单元教学实施经验。她从单元任务群属性明确、单元文本理解、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单元教学建议和单元教学案例等多个方面,在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和教学样本等给与参会老师很多新生经验,既有微观,也有中观和宏观。
张小英老师从“写作训练序列化、素材积累多元化、习作评讲专题化、思维训练常态化”四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十三中2024届高三语文作文备考经验。
随后,区教研员孟凡军老师以《以表现性任务实施深度学习》为题,对参会老师进行区域教学指导,表达了他的专业思考。他认为教研组、备课组应完成从“事务社群”到“专业共同体”的转变。教研组应当是一种高融合度的组织生存状态,具有孵化功能和造血功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和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孟老师援引格兰特·威金斯的观点“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强调了以表现性任务实施深度学习的课程要求。通过“简单学习-深度学习”、“问题-任务-表现性任务”之间的多维度比较,结合丰富的课例,阐明了表现性学习任务的内涵。宽阔的学术视野,精深的学理表达,孟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实践与不懈追求。
下午研训的最后,在孟老师的组织下,老师们进行了专业阅读,重点研读了《文本属性在语文测评中的考查价值》《评教互通,双向建构》两篇论文,深化了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认知。
8日晚7点至9点,高中语文学科还组织了一场特别的活动——试题研制。各小组根据孟凡军老师提供的三篇同方向文章(政论+学术论文),依据2021-2024年新高考1卷信息阅读命题特点及方向,自主精简文本,结构化组合,设计5道题,给出参考答案,并作命题价值分析。
7月9日上午,特邀省教研员张克中老师作专家指导。张老师从今年的新课标1卷开始谈起,交流了他对高考试卷的看法。接下来,张老师就“如何写作高质量的语文学科论文”进行专题指导。骨干教师为何要写专业论文?他认为骨干教师自身就应该是专业写作表达者,专业写作是提升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而且专业论文写作能带来快乐,当收获的快乐多在功利之外时,我们就成为了真正的专业工作者。教材文本解读、课标、教学设计、课标+教学解读、评价设计等都是语文学科论文写作写作的内容,张老师建议前期写热点、中期写深度、后期写整合。学科论文写作要找到“点”,重大、难题、前沿、发现、尝试等都值得关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找到论文写作的那些“点”呢?张老师结合自己多篇论文的写作过程,向我们展示了写作高品质论文的几条路径:阅读、结成专业互助团队并经常性研讨、多读多思考课标内容及教材内容、课堂是发现写作点的重要场所、学习设计与评价设计最易带来写作启发。论文写作是专业发现的呈现,前提是阅读与思考,张老师作了这样的总结,鼓励老师们在专业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成为快乐的专业工作者。张老师见识高远、分析透彻、语言幽默,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研训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命题论坛,各小组派代表对本组命制的题目进行展示,讲解命制思路与价值分析。孟凡军老师对各小组的题目进行了点评,并强调了信息类阅读命制的几大原则,即篇幅控制、结构化组合(主文本+副文本)、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解码能力、信息评价运用能力。
在孟老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本次研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教改经验分享、教学策略实施、试题命制、专家新知输入、教评论坛等五模块,以高密度、高强度专业活动促进教材教学经验与高考备考经验生长。参加研训的玄武区、六合区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们乘兴而来,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