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工作室“乐”读】书香致远,“乐”读有你:共读共思③

2023/10/25 10:24:4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成果展示     发布人:何伟

【何伟工作室“乐”读】书香致远,“乐”读有你:共读共思

 

亲爱的老师,您好!

何伟名师工作室“书香致远,‘乐’读有你”的读书活动即将告一段落。回顾一个多月《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问答与案例》的共读与分享,工作室的老师们也有颇多感想和思考。期待大家能继续坚持,让阅读成为习惯,博览群书,丰实自我、丰厚课堂。

金晶  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  

共读的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由“大观念”统领、浸润真实情境的、以表现性任务与问题链为骨骼,贯穿持续性、表现性、增值性评价的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方式。“大观念”可以是一个概念,还可以是一个主题,也可以是音乐的规律或原理,更可以是有争议的观点。因此我们在选择“大观念”时可以遵循“从生活中来”“从经典中来”等原则,准确提炼大观念,并在大观念统领下结构完整地设计“教—学—评”,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用好大观念的前提。例如学习《青春舞曲》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大多热情而欢快。”,那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就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大观念。

胡碧莲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江畔人家分校

在共读的活动中,我结合书中“第23问如何设计跨学科学习?”案例,尝试了跨学科教学设计:《牧童之歌》。围绕着“学生体验少数民族少年生活”主题,我从音乐、语文、美术学科之间融合点出发,组建了一个综合表演:“音乐组”主要负责演唱歌曲《牧童之歌》,加入小乐器模仿马蹄声,为整个表演作背景音乐;“故事组”根据音乐编写以“小牧童的一天”为主题的音乐故事;“情境绘画组”借助沙画表现故事情节,并配上提前准备的故事解说与背景音乐,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有效的学科融合的艺术实践中,学生真实表现、体验了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魅力,获得更多文学、艺术审美及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今后我会更加积极、高质地设计跨学科学习,实现学科融合“1+1>2”的价值。

秦佩如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在共读的活动中,我学习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需创设真实情境,建立思维逻辑与知识、技能的联结。在书籍的引导下我尝试在课例中实践,把“表现性任务”作为探究角度,用新视野打开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方式,把技能学习转变为可观、可测的课堂评价,将学习内容指向素养的内涵与深度学习的价值,深感音乐情感体验应发生于真实有效的情境创设。本课根据音乐学科的课程框架立足学情,设置了聆听音乐、趣味唱游、情景表演等三项任务,学生在课堂实施的引导下,进行了具有民族特点的体态律动,接着在驱动型问题的牵引下,进一步深入情境,通过视听动的渗透下,自然融入情境。学生在听觉与动觉的联觉中感知音乐情绪,运用骨干音启发学生旋律创编,感受创意实践的乐趣。好的“表现性任务”可以让老师更多地看见学生的不一样,让学生生动鲜活起来。所以在整个学时中,学生不但学会了演唱,并且在通感体验与文化浸润中进一步感知了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独特韵味。在真切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中,学生的情绪体验实现了自然转化,在愉快、有效的课堂活动中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王锐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晓庄校区)

阅读《音乐学科大单元问答与案例》,让我从茫然的大单元概念中寻找到一条通向核心素养多元化的新认知。我尝试围绕单元目标,在每一学时实施中更立体、更饱满、更接近生活地助力学生素养成长。例如在四年级“丰收之歌”单元中,我围绕喜庆“丰收”这一主题,创设真实情境,学生从劳作模仿律动到小组二次创作的学习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基于音乐内核的学习,学生深度体验“号子”表现的热烈气氛,理解“一领众和”这一演唱形式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形成新的“音乐与生活”的联结感知。我在阅读与实践中更加坚定了音乐育人的力量,今后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综合实践于现实生活,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陶轩  南京市晓庄小学

在共读的活动中,我对于“跨学科教学”有着较大的兴趣。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跨学科需要具备三点要求:第一,立足本学科的内容,以音乐学科为本;第二,寻找跨学科链接点;第三,立足于真实生活。在音乐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中,虽有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但不能本末倒置,应始终立足音乐课程基本性质之上,不仅要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鉴赏能力的培养,更要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加强音乐与科学及生活的联系,努力开发音乐课程资源及音乐实践的机会,全面落实学科素养的培育。在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设计中可以明显看出将活动目标划分为音乐学科目标和跨学科目标两大部分,音乐学科目标的设置立足于音乐(唱谱及歌唱)实践、立足于音乐本身。而将音乐学科目标放在跨学科目标之前,更是确定了音乐学科的基础地位,践行了音乐实践立场。

苏汝潇  南京市丁家庄第二小学

共读的活动中,我开始结合教学进行研究性反思。我愈发感受到真实情境建构对于学生知识迁移的积极作用。例如在二年级“妈妈的歌”单元学习中,我将欣赏《摇篮曲》作为“穿针线”,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在旋律中构建“我当妈妈”“我当爸爸”的角色情境,以柔缓的体态律动做出怀抱、轻拍等动作,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摇篮曲”题材的特点,做好情绪体验的铺垫。由此,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能自然地将旋律线联想到“摇摇篮”的曲线,以知识联结的建立解决难点。最后在提升表演中,学生依旧能保持学习内力,在情境中持续实践,并有感情地表现妈妈的爱,升华情感。后面,我还要更加关注以形成性评价激励、引导学生参与真实情境的共同创设,让深度思维持续而有力地生发。

苏畅  南京市丁家庄小学

    在共读的活动中,我开始结合书本理论和案例尝试教学实践。大单元之”中有着海纳百川的学科融合性。素养导向跨学科音乐学习该如何从学习起点关注跨学科的整体架构?在课堂教学中我该如何立足学科、文化、生活等多角度,寻求学科间的联系?以《忆江南》为例我尝试在深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设计,不仅引导学生在旋律中感受江南韵律,还从美术学科的角度赏江南美景,在古诗词吟诵的活动中品读江南底蕴,最后在表演中呈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江南音乐风格。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以多学科的角度,开展主题性融合学习,沉浸在充满江南韵味的音乐情境里,激活思维,培养综合能力。

倪敏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

《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问答与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关于音乐大单元教学的问题,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书中通过案例的引入,我们可以看到大单元教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共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音乐学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发,不仅丰富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提供了实践中的案例和技巧,我更有信心去实践如何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共读,我们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梁晨晨  南京市丁家庄小学

共读的活动中,我开始结合教学进行实践与反思,越发感受到“真评价”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教师教学设计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设计的初期紧扣单元,充分的备学生、备教材、备课标,在此基础之上思考教学目标。在磨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同时牢记评价量规源自课标,所有的教学活动和评价都要围绕课标进行,在课标的框架中设计本节课的评价标准。同时整节课的主题需要凸显情境,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高效的进入学习状态,更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最后,真评价结果指向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评价量规,通过课堂讨论、学习任务的逐步完成,让学生明白“现在在哪里”,并通过现场反馈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白“怎么到达那里”。

亲爱的老师,明天我们会继续分享老师们“乐”读与实践的感悟,期待与您再次相约。谢谢!

附件下载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