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名师工作室成果省级学会专场发布
2022年6月18日,由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新形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王天文心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首个心育名师工作室),受年会主办方邀请,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医教协同”实践研究》项目,开设中小学分论坛,对与会的心理专家和同行分享阶段性成果。参会者有线下南京地区的代表,更多的是线上全国的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本次年会紧扣“新形势”这一主题开展研讨。上午,北师大伍新春教授在他的报告中提出心理健康监测的“医教结合”视角,华中师大江光荣教授为心理健康素养赋予新的内涵,南京大学陈昌凯教授从整合资源视角,分享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养护的策略。下午,心育名师工作室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而需要突破的现实难点之“医教协同”实践研究专场在以行厅举行,
工作室的研究以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为核心参与单位,有一半的成员是来自玄武区中小学的心理名师,其他成员为南京市6个区的心理教研员和市属校的心理专职骨干教师。在分论坛开始之前,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抱成团、扭成绳,对研究项目进行磨合。一次次论证、一次次修改和打磨,形成了“医教结合”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流程的初步研究成果。这也是我区参与的江苏省第二届教学改革前瞻性项目《中小学心理干预综合体系建构和实施路径研究》的重要成果,部分研究内容已于2022年5月在省级专业期刊发表。
南京师范大学谭顶良教授亲临论坛亲切致辞。他对名师工作室前期扎实精心的准备表示赞赏,对项目研究方向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医教协同研究是对传统心理教育的推进,对于促进患有心理疾病未成年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极易受到来自生理发育、社会环境、人际境遇、家庭关系和学业绩效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剧烈波动。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异常的未成年人,如果仅依靠来自学校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会缺少效能;如果单纯依靠医院治疗,也常因难以延续而导致治疗效果维持不佳、复发率增加及愈后不良。本论坛四个主题报告的老师以未成年人个体和群体为例,从师生和家长的对象维度,以课堂观察、个案分析、知识科普等角度,聚焦学校教育视角开展“医教协同”路径的实践探索。研究落脚在心理异常未成年人的心理救助中,家庭、学校和医院三方需要开展的协同意识培养、心理知识科普、评估转介流程、家庭教育指导和联盟建构路径等系列工作上。
两位心育名师主持人对四位老师的观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凝练,这场集聚团队智慧的分享,不仅开拓了听众的视野,还启发了大家的思路,在座的老师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有的老师问:“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培训,经常在咨询中会有无力感,哪些渠道可以参与或者得到我们的研究团队支持?”有的老师问:“在初步评估启动医教协同后,学校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到家长,增加帮扶力度?”在热烈的互动分享中,医教协同研究这一话题深入了与会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内心。
论坛报告结束后,现场老师意犹未尽。本次论坛虽然已经结束,但工作室关于医教协同在中小学心理教育中应用与实践研究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参会老师们的心中,也将在全体心理健康教育者共同的努力下继续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