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吴晶颖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4月19日上午,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我参加了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组织的题为《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的研讨》英语教研活动。通过学习杨勇老师和齐玲老师的两节示范课以及马老师的讲座,我对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心得如下:
一、什么是结构化知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结构化知识是连接主题意义探究和语篇研读的桥梁,也就是经过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结构。教师帮助学生激活、建构、内化、运用结构化知识,不仅可以解决当下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的问题,而且可以更精确地把握教学过程中语篇传递的内容。
二、如何在教学中实践结构化知识
杨勇老师教授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Manners的Reading课,这是一篇关于英国礼仪的采访,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杨老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以及对文本内容的整合和提炼。第一是对文本体裁相关信息的整合,通过阅读,杨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一篇采访稿可以由beginning, main body和ending三个部分组成,采访者需要运用口语化、简单的语言,问的问题要清晰,这样受访者才能自由地进行表达。第二是对本文内容的整合,杨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分析采访稿开头和结尾的语言特点,以及文本主体部分的四大块内容:英国人如何问候彼此?如何发起一个对话?在公共场合有哪些表现?在家里又会有哪些表现?他一边梳理文本,一边在黑板上呈现出围绕Manners in the UK的清晰的结构图示。学生的认知层次从局限于单个信息的提取升级为更高层次的信息整合并形成结构化知识,更好地理解了所学文本,也更容易实现在新的语境中迁移所学内容,进行创新表达。不仅如此,杨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中英两国礼仪文化差异的对比,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结构化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深化和拓展对主题的认识,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入、更有效的学习英语的目的。感谢马老师,作为南京市英语教学的领路人,总是给我们带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也感谢杨老师和齐老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示范课。此次教研活动,我受益匪浅,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将努力在教学中践行所学,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