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携手南师大受培学员及江北新区英语教师在南京市旭东中学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例研修。本次活动执教者是旭东中学伏赟老师,课题为《英语》(译林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Reading 1。我的课堂观察视角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角度。
一、发掘文化知识 体现教师文化意识
任何作为教材的阅读文本都有其主题意义和育人价值。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视角,根据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语言论》,语言是人类长期生活获得的经验,是表达情感欲望的方法。后来很多语言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语言发展。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教语言实际也是教授文化。缺乏文化意识来教语言,就没有办法在语言交际中体现语言的可接受性、得体性及适切性。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学科教学需要基于主题意义的发掘,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应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我们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些都指向了文化意识的精神层面内涵,即价值观、审美、道德修养等。文化意识还包括物质层面,如建筑、服饰、发明等。这节课由于是七年级内容,暂时还未涉及物质层面,也不能过度挖掘,但基于精神层面的文化意识教学,本课时还是可圈可点的,说明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文化知识的意识,具备一定文化意识之意识,这是教学中让学生具有文化意识的前提。
二、培养文化能力 彰显学生文化意识
下面我结合本节阅读课观察,从文化意识能力外显角度来观察本节课。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文化意识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让学生具有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课标描述中使用的动词较多,实则表达的是文化意识中能力外显形式,故此课堂文化能力的形成也是学生是否具有文化意识的重要表现。本课时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实则也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是互为载体,伏老师利用思维导图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是理解本课主题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过程。英语教学不会单独列出文化意识课时,文化意识形成依据课时教学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其次,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伏老师利用了中国篮球著名运动员,包括华裔,说明中国人在NBA也是占据一席之地,这是利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表现。也许有老师会问,足球不是我们的强项,但我想说的是本阅读课讨论在于突出强调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我们对于Li Hua的个人优点学习,在于强调他年轻有为,有梦想有自信,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进取而不是荒废时光,在于给学生树立正面榜样。基于这样的价值观,如果刻意引导学生就足球是不是我们强项讨论,就有跑题之嫌。实际上,伏老师只是选用篮球让学生用本课语言知识表述自己喜欢的其他运动项目运动员。篮球,的确是好的话题,既让学生有真实语言环境操练,也的确树立榜样目标,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同时,也让学生真实交际,获得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的形成,当然也是在未来用英语说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语言表达流畅,对英语学习充满了期待,让同学和我们感受到了语言之美,这也显示了学生文化意识目标中能力提升特征。
三、点睛主题意义 升华文化意识
但是本课时,我也想强调的是:文化意识中价值观及审美升华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为本课时课题是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为什么强调favourite,肯定有原因。“最喜爱”自有原因,比如运动员李华,年轻,能追寻梦想到不同俱乐部尝试,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自己的世界杯梦想,这才是最喜欢他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要点题来升华主题意义。这样,在输出讨论环节,学生说自己的favourite player/teacher/classmate/friend/ doctor/singer...时就能知道突出favorite的原因,从而能有层次的自由表达思想,也是用英语讲好身边人的故事。
四、结语和反思
文化意识不极具显性特征,但它却又无处不在,我们难以言表,却又时刻感受,这就是文化意识的魅力。文化意识依附于作为心智特征的思维品质培养中,也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时,共生且共同服务于语言能力。我仅限从文化意识角度观察,限于角度单一,本课时我也从其他同仁观察角度中学习了很多。再次感谢“小白鼠”伏赟老师和旭东中学英语学科同仁,也感谢马老师给我们工作室老师提供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