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名师空中课堂·教学新时空”心理健康专题教研活动,通过观看直播课程,我收获颇丰,也引发了许多思考。
《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这节课,这是一堂充满启发性和感染力的心理健康课。老师巧妙地运用了4I策略来引导学生调动个人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心理韧性。这节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引发了我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心理引导的深入思考。I am(我是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这种自我认知的引导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增强了自信心。I can(我能做什么):在这一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能力和潜力。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应对挫折,还增强了面对困难的勇气。I have(我拥有什么):引导学生盘点自己拥有的资源,包括家庭支持、朋友帮助、个人技能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非孤立无援,而是有许多可以依靠的力量。I try(我愿意尝试什么):最后,鼓励学生勇敢尝试新的事物,走出舒适区。通过设定小目标和行动计划,学生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韧性。
整堂课充满了情感共鸣。老师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这些故事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还激发了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强了他们的心理韧性。
《成长障碍赛》这节课通过“画说挫折”和“塑说挫折”两个活动,引导学生以创新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挫折感,同时引入固定性思维与成长性思维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思维方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在画说挫折环节: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挫折感具体化,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挫折情感,还能够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绘画作为一种非言语的表达方式,可以触及学生的情感深处,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塑说挫折环节,通过雕塑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来表达固定性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下的心理状态,这种动态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挫折感的体验和理解。通过对比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的雕塑模式,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成长性思维的优势。
绘画和雕塑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参与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课堂的互动性。学生能够将内心的挫折感具象化,这有助于他们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能够获得同伴的支持和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情感共鸣,减轻挫折感。
通过参加这次心理健康专题教研活动,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