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非名师工作室举行“十四五”规划课题中期推进会
为进一步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夯实研究基础,理清研究思路,并检验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12月18日上午,宋非名师工作室举行“十四五”规划课题《混合式学习:构建儿童思维成长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期推进会,邀请专家莅临指导,宋非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会议伊始,主持人高曦希老师对莅临指导的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会议的目的和议程。
首先,由主持人宋非汇报了课题“混合式学习:构建儿童思维成长的小学语文课堂”的中期报告,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开题以来的研究进展。
随后,各子课题的负责人依次进行了具体的成果汇报。
柳玥老师通过核心概念的文献研究,对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介绍了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模型制定的小学语文混合式学习六大策略,汇报了“混合式学习”与“儿童思维成长”“语文课堂”的关联性研究成果。研究指出,混合式学习在学生思维的广度拓展、深度挖掘、独立性与系统性构建、实践性与创新性提升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依据ADDIE模型设计了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型,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不同阶段助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杨义凤老师汇报了混合式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其成因,厘清了混合式学习对构建儿童思维成长的语文课堂的边界,介绍了混合式学习对构建儿童思维成长的语文课堂所承载的功能。杨老师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语文思维型课堂”展开案例研究,整合教学流程,制定“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小学语文思维型课堂教学实施流程图,变革学习模式,为课题组老师们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有效路径。
温芸芸老师对混合式学习支架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进行了中期汇报,从核心内涵、关键功能、优化设计三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支架展开详细介绍。温老师以具体的课例为抓手,呈现混合式学习的典型范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展开支架设计,搭建了八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架,详细阐述了学习支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作用。
最后,特级教师宋非梳理了工作室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及研究计划,提供了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话题及要点,为工作室的老师们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汇报结束后,专家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点评和反馈,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专家指出,课题组要进一步厘清核心概念,回归学习的本质,把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载体,努力构建儿童思维成长型课堂,上出活泼泼的语文课。
会议尾声之际,工作室的每位成员积极分享了学习心得,一致表达了对专家建议的深切认同,决心进一步深化研究思路,共同孕育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水平。
从“互联网+教育”到“教育信息化 2.0”,从教育部提出的2022年基本实现的“三全、两高、一大”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到《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美好愿景,社会各界逐渐聚焦于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开始真正地从“新鲜感”迈向了“新常态”。宋非名师工作室将继续以“混合式学习”课题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儿童思维成长型课堂的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