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谢工作室马黎老师的精心组织与安排,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伊娜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单元整体教学:思考与建议”的干货满满的精彩讲座。张教授从宏观(对单元整体教学的建议)和微观(对各板块教学的建议)两方面,有理论、有案例,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依据、概念内涵、实施建议,给了我们非常精准、有效的分析、指导。
反观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工作,虽对单元整体教学有所学习,但几乎没有认真落实过。备课时,至多翻看阅读教材单元内容,但着眼点仅局限于某一课时;上课时,脑中、眼中也是一叶障目,仅聚焦于单词、短语、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操练和巩固;课后反思时,也仅仅基于上课的感受和一点经验,没有理论依据地改动某些教学环节。非常客观地说,可以用“简单粗暴功利化”来评价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聆听了张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什么是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人文教育目标,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向上、向善、向美,而我们很容易将其定义为某些说教性的大道理,显得空洞而无说服力。但如果教师认真研读单元教学内容,读透单元各板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提炼出渗透在单元各板块中的主题意义,厘清各板块教学目标和重点,并据此设计教学活动,主题意义便显得非常具体、自然、真实,引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也不再是一种模式下的特定步骤,而是一种操作性强、必要性强的常态化教学活动。
二、纠正了两个错误观念
一是随意更改教材固有的编排顺序。一直以为,《课标》中提倡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可以更改教材的编排顺序,如,常常在教学单元第一课时时先处理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再教授Comic strip部分;在Integrated skills板块先处理Speak up部分,再教授Part A。殊不知,教材的编排具有科学性,各单元之间、单元各板块之间都是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在逻辑上、意义上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出于教学流程顺畅的需要而随意颠倒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流程也是不合逻辑的,更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二是随意添加不必要的语言材料。我们在处理Grammar板块时,常常因为想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运用所学目标语法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一些与单元主题语境毫无关联的语篇;我们在教授Study skills板块时,常常因为教材设置的内容较少,篇幅较短,想要充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增加一些与单元主题语境毫无关联的语篇。殊不知,过多过杂地添加教学材料只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降低学习效率,扰乱情境主线,淡化主题意义,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如确有必要,可以使用教材前后固有的语言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也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单元内容的感知,一举多得。
三、明晰了单元各板块的特点和功能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确实会时常出现张教授谈及的极端表现,即急功近利地教授语言知识,将各板块几乎都当作阅读语篇来处理,忽视各板块的特点和功能,教学方式上存在很多不妥之处。张教授为大家明晰了教材单元各板块的教学建议。Comic strip板块仅仅是整个单元这场“盛宴”的“开胃菜”,我们可以利用漫画中的幽默之处充分激趣,带给学生愉快的阅读体验。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是整个单元的预热,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和话题知识,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单元学习做好语言和话题上的准备。Reading板块要聚焦主题,关注文本内部的、与前一课时的内在逻辑关联,让文本更加丰满,不能只是信息提取和梳理,重在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领学生探究语篇承载的主题意义。Grammar板块建议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目标语法项目,保证科学性,然后要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充分利用单元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发现并尝试总结语法规则,继续在与语境主线中循序渐进地操练、使用语法规则。Integrated skills板块要遵循教材编写的顺序,在同一个话题下开展连贯的听说读写看的综合训练,由易到难,由输入到输出,不跳跃,不重复,并启发学生基于教材提供的素材,课后探寻、分享更多、更新的相关信息。Study skills板块除了完成相应的学习技能教学任务,更要聚焦文本与单元主题意义的关联性,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题探究。如果在单元教学中以上各板块都处理得当,Task板块的教学便水到渠成,学生也能够产生发自内心的写作意愿。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真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学习,并付诸行动。仅仅是简单粗暴功利化的教学方式无法达成这些目标,甚至是南辕北辙。聆听了张教授的讲座,我突然觉得本以为自己已非常熟悉的教材变得非常“陌生”,值得仔细阅读探究的地方太多太多。希望自己以此为起点,努力走向细致、系统、有意义的教学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