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杨敏老师和张锦宽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观《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有感
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 杨敏
今天有幸听到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和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分别教授的的八年级下册Unit 5的Reading和Task两节示范课。
杨勇老师所教授的Reading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于细节性信息的把控。我上这节课的时候,对于Part B部分生词的处理仅仅停留在语境中教授意思,而杨老师却落实到笔头上。对于文章的框架结构,我仅仅停留在基本架构,细节性的信息仅仅是让同学进行口述,我再补充、引导,但未能落实在板书上。相比较下来,杨勇老师边说边写,在板书中留下了基本的句式结构或是重要短语,帮助学生在后面输出“When in China”奠定基础。这一举动更是有利于中等及偏下学生对课堂的掌握力,后面我要学习杨老师这种做法。
齐玲老师的Task课堂,印象深刻的就是开始创设的语境——要求学生在网站上写在旅行过程中应具备的Good manners之后学习Task的内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调这一任务要求,让学生明确写作任务。在学习Task的plan的时候,明确各要素,并在分析各要素的时候记录下书上相关内容的关键语句以及学生提供的表达,在稍后的同学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该语句。
两节课后,马老师就两节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并做了关于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思考的讲座。马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并对两节课搭建结构化知识表示赞同。两节课的老师都或多或少地结合了前面课型里的知识,激活学生对于讨论话题的前置性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马老师提出,课程设计需要体现几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彰显文本特征;二是强化情境的运用;三是关注前置性知识;四是构建知识结构;五是比较文化异同。
构建知识结构,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结构化知识”。张秋会、王蔷教授在2016年指出,结构化知识是指经过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结构,这一结构使知识之间建立起了逻辑关联。之所以需要搭建结构化的知识,一来是课标的要求,二来正如杨九俊老师所陈述的“学科整体是一种有机关联,某些知识是另一些知识学习的基础,统一知识则会在螺旋上升的大结构中不断升阶”。从牛津译林版教材的设计编写而言,Welcome部分应该是激活原有结构化知识,Reading部分则是最重要的建构过程,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和Study skills则是内化单元结构化知识,最后的Task输出则是应用单元的结构化知识。该过程完美对应了我们所提倡的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
听完两位老师精彩的课以及马老师的点评后,我深有感触:
1. 单元整体教学观。整个单元划分为不同课型,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但同时所有模块服务于单元的话题,单元的话题又服务于模块话题。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立足整体,借由前一课型的记忆激活学生的前置性知识,确保整个单元的教学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的。
2. 语境创设。教师在研读语篇时,结合文本特征分析文本后一定需要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有参与感,体现真实性和实用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语境的迁移而非单纯的教材环节的堆砌。
3. 结构化知识构建。首先基于单元话题确定基本逻辑框架,之后不断填充必要性内容,如重要的句式表达或短语等,为后面学生的输出做好铺垫。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有感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中学 张锦宽
本次市级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
在两堂研究课中,结合马黎老师的评价,我发现了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在以下环节体现了结构化知识教学:
一、彰显文本特征
1. Reading中让学生思考“What makes a good interview?” Oral, clear, free; Ask and answer politely; Ask different types of questions; Different sentences to show ideas.
2. Task中分析这是A talk on the website,思考如何撰写在旅行过程中应具备的Good manners。
二、强化情境运用
秋游时的Good manners,不同场景下How to behave politely.
三、关注前置知识
课前进行课文前置知识分析。
四、构建知识结构
1. Reading中分析Interview中的Beginning/Main body/Ending。
2. Task中让学生分析How to make a plan的几大层面,并思考撰文的相关句型,同时激活已有知识。
五、比较文化异同
1. Reading中让学生进行Discussion: Manners in China; Prepare for an interview。
2. Task中让学生进行Discussion: What are the good manners on a bus/in different places(park, dinning room, lecture hall, dormitory)?
市教研员马黎老师在本次活动最后的讲座中,对结构化知识进行了相关阐释,从而使我对前两位资深老师的研究课有了更深的领悟和学习。从马老师的讲座中,关于结构化知识,我了解到结构化知识是指经过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知识,且这一结构使知识之间建立起了逻辑关联。而根据课标,我们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从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因为学习的本质是建构认知结构。
关于如何落实结构化知识教学,马老师提出要从单元教学和整体教学考虑。结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在单元教学层面下,我们需考虑到单元话题、板块主题、主题语境内容要求、主题群与主题语境。两位老师的板书均用黄色体现文章结构,用红色标注关键句型。由于本单元Good manners这一板块结构化知识不清晰,因此在课前,两位老师们对单元板块的前置性知识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好地对单元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而在整体教学层面下,以写人的几大模块为例,六册书中相对应的句型很多,涉及各个方面,若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对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那么学生结合情境运用起来时,将会得心应手。
因此,老师应关注结构化知识的指向,这与单元的主题意义相关,也应明白结构化知识间关联且成模型。老师们应首先关注单元结构化知识的要素(来自于界定的主题意义,以及意义/逻辑关联);其次在明确要素后要深究,具有批判性思维,定位最精准的结构化知识,从而知道结构化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