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金璐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4月19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由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网络初中英语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我观摩了两节精彩的研讨课:分别由五十中杨勇老师带来的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中的阅读课和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齐玲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中的写作课。
在观摩这两节课之前,我对“结构化知识”的意义并不了解,只看到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中多次出现“结构化知识”这样的概念。什么是结构化知识?我们为什么要理解结构化知识?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听完课的老师可能会像我一样,有这般疑惑。幸好马老师在随后的讲座中,为大家抽丝剥茧,指点迷津。我们加深了对结构化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执教老师课堂设计的巧妙构思。下面以杨勇老师的阅读课为例:
一、以语篇主题为起点,探究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
“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2020)。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在构建结构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将单元话题、板块主题、主题语境串联起来,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单元话题是礼仪;板块主题是权利与义务;主题语境属于人与社会。杨勇老师通过带领学生研读文本,理解英国礼仪的主要内涵,帮助学生在日后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举止得体,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和世界人。对主题的探究,由小到大,由下位到上位,成功完成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的构建。
二、以语篇类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框架的结构化知识
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不同的语篇类型体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杨勇老师抓住文本的语篇类型——采访,在课的一开始,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关注细节信息,而是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归纳采访稿的结构特征。学生很容易发现采访稿一般由开头、提问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再观察文本中的语句,则会发现采访稿具有简单、清晰、自由的语言特征。帮助学生整体认识语篇,构建基于框架的结构化知识。
三、以语篇内容为抓手,构建基于细节信息的结构化知识
了解整体框架结构后,自然也要关注细节信息。“但英语课堂中常出现教学碎片化形态,学生的认知层次多局限在散点信息的获取上,难以形成更上位的整合能力。(赵连杰,2020)”构建基于细节信息的结构化知识则能很好的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的出现。杨勇老师将采访中的7个小问题整合为4个部分,即greeting, conversation, in public和at home,并通过阅读,即时生成动态板书,形成图示,总结了关于4个部分的相关句型。以探究文本主题意义为起点,在构建框架结构的基础之上,给学生具体且可操作的句型,为框架结构带去了丰富的内容,完成结构化知识的总体架构。
四、以结构化知识为帮手,完成应用与迁移
“中小学学科能力表现研究”总项目组提出:中小学英语学科能力由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三项核心能力要素组成。迁移创新能力指学习者在个体知识、思维、人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面对新的情境,整合已有知识和信息,探究解决语言交际中的陌生问题,以及在英语学习活动过程中创造新颖性成果的能力。杨勇老师在课程的后半段,引导学生去讨论Manners in China。旨在此设置一个新的情境,帮助学生将习得的结构化知识进行提取、整合、运用。在结构化知识的统领下,进行应用与创新,提升学科能力。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差异,比较文化异同,聚焦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对该主题形成新认知,最终形成螺旋式上升。
虽然第一次接触结构化知识这一概念,第一次观摩以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为主题的研讨,但收获依然很丰富。感谢马老师和两位授课教师的辛勤付出,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也会将本次教研中的收获,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大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