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是充实生命的必然途径,是每一个教育人的座右铭。2019年8月,我从连云港来到南京这个英语教研的高地。在各级领导们的关心下,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开启了英语教学探索的新征程。在过去的一年,我感受到了同伴们互助、共学、齐心的教育教学状态,身在其中,深受鼓舞。
反思,在学习中探索未知。
一、依托团队,探索新课型
十余年的教学经历给我在南京的工作形成一定助力,但在探索真正适合本地区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尝试我未接触的课型上,马老师的指导和同伴们的帮助给了我莫大的推力,实现了我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接触单元小结微课制作,在内容取舍上,张祥锦老师给我提了许多建议;第一次录“金陵微校”的课时,我对于语法的情境创设始终心有疑虑,郭翔老师和我在线研讨;第一次准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时,徐家兵老师深夜点拨思路、研磨稿件;第一次准备单元导学课,在课型意义界定上赵哲老师给了我很多灵感;第一次去电视台录课,马老师细心提醒细节。
我探索了许多不曾想过的新领地,体会到不断到达高处的惊喜。不间断的研学使我很快适应了南京的教育教学模式。在玄武区初中英语老师命题比赛和“解题能力调研”中我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成绩,本年度获评“玄武区英语学科带头人”称号,所在备课组被评为玄武区“教学先进团队”。
二、更新理念,触碰教研前沿
本学年我参与了工作室的所有线上、线下培训,并撰写了学习心得。张献臣老师在《高中英语新教材助力实现英语课程总目标》线上讲座中从高中新教材的编写愿景出发,分享了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赵东亮老师《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论文写作策略》的讲座解答了我论文选题和结构的困惑,他的“一天一句话”让我找到了论文写作坚持不懈的路径。以“阅读语篇文本的解读”主题为依托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读写结合”课例研究活动让我了解课堂观察的实施需要前期针对观察点进行相关文献阅读、量表制作和思考准备。华东师范大学俞红珍老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讲座让我对教学目标有了全新认识。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讲座引导我重新思考“语篇”这个熟悉的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研院学习团的工作室交流会让我看到了工作室在全国的影响力。
这些高层次的学习引发我更多、更深度的思考,基于以上心得,我在区内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的讲座,受邀参加玄武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评审,完成论文《以生为本,多管齐下,提高复习效率》。
三、参与活动,诠释师者本色
过去的一年不同寻常,工作室的公众号更是全省乃至全国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英语教育人默契的线上“聚集地”。我参与了一些建设活动,收获良多。疫情期间,在工作室推出的系列课中,我承担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两节课,开展玄武区线上教学,开设区级微课1节、校级微课5节;在“金陵微课”上推出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Reading和Grammar;在“江苏省名师课堂”平台展示8节单元教学课。点点微光,只为照亮特殊时期的英语课堂,实现了我“教书、育人不拘于地和时”的理想,为工作室“圆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展望,在匮乏中寻求突破。
在工作室敢于创新、积极突破、甘于奉献精神的浸润下,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新的一年我将在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更加饱满地投入活动。两次有课堂观察表的课堂教研活动给我很大启发,让我明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不是带好笔记本等着记,而是预先根据活动主题读一些书,找一些文献,在储存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
其次,更加智慧地用理念指导观念和教学。《辞海》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理论,观念”,通常指思想。理念与观念关联,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才是“理念”,而“理念”又可以指导接下来观念的形成。在工作室了解的先进理念需要活动后笔记的回顾、梳理、思考,然后写下自己的思维过程,形成心得,从而帮助理念的再现、消化。此外,要更加深入思考教研一体,思考如何将所学先进理念恰当接入日常教学,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最后,更加广泛地发挥工作室辐射力。扩大工作室成果的分享范围,争取把所学理念和心得体会在区教研活动中交流,助力区域教研。
工作室有着多面姿态。它是团队学习的课堂,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习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和这些专家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他们高远的学术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它是大家展示自己的平台,每次活动我们交流、切磋,呈现各自的理解,积极展示课堂教学;它是大家温暖的家园,同伴们的理解和守望相助,让我在探寻的路上多了很多光亮。
学无止境,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我唯有保持热爱、更加勤奋才能继续前行。再次感谢马老师和各位伙伴,祝各位新年有梦、追梦、圆梦。
教师简介
刘春艳,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曾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比部级优课、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承担省、市、区级公开课及讲座,所撰写文章发表于《中小学英语教与学》、《基础教育研究》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