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夏意浅清风向暖阳,共谱跨学科教研新篇章 ——素养立意下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暨赵瑞生、杨德铸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2024/5/17 16:43:4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赵瑞生

五月夏意浅清风向暖阳,共谱跨学科教研新篇章

——素养立意下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暨赵瑞生、杨德铸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倡导以素养为本的课程理念,初步构建各学科教材知识的关联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5月7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开展了素养立意下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活动。活动特邀江北新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德铸和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赵瑞生莅临指导,浦口外校副校长施伟燕、教导处主任徐宣明、教导处副主任张锦标出席本次活动,江北新区杨德铸名师工作室成员、浦口外校中段数学教师、中段语文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围绕“钟表时间”这一主题,活动中,来自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的范戌洋老师和滕锦茹老师分别执教语文课《时光能倒流吗?》和《时光不匆匆》,来自江北新区琅小明发南浦路分校的黄云明老师执教数学课《四季中的数学——土圭之法》。

范戌洋老师执教《时光能倒流吗?》,教学中,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等多种角度认识时间,感受时间的痕迹,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课堂上的辩论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配乐写话环节,学生畅想时光倒流的情景,大方积极地分享,课堂氛围很是热烈。

 

滕锦茹老师执教《时光不匆匆》,在滕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从《匆匆》的字里行间,探寻时间的足迹与奥秘。学生以时间轴、画笔,表格捕捉时光的印记,感悟到时间的恒定与心理的流转。小诗创作环节,他们以诗意抒怀,将对时间的感慨化为文字的舞步。这堂课,不仅是文学的熏陶,更是对时间哲理的沉思,激发了学生对生命每一瞬的珍视与感悟。

 

黄云明老师执教《四季中的数学——土圭之法》,她从古诗、谚语等导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围绕“如何用土圭划分四个节气”和“24节气与四季有什么关系”这两个任务展开教学,将数学学科与历史知识、天文知识、传统文化融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掌握土圭的组成和用途,巩固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

 

三节课后,赵特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中肯的点评,既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呈现效果,又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导,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赵特表示,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将原本松散的碎片化知识有机整合,给予学生新的视角、新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鼓励学生运用综合能力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素养总是与具体的活动、有意义的情境紧密交织,只有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加以运用时,才能体现学生的素养水平。专家高瞻远瞩的站位令在座的语文、数学老师耳目一新,独辟蹊径的见解发人深省,让在座的老师们豁然开朗,受益良多。

 

紧接着,江北新区教师发展中心杨德铸副主任指出,跨学科学习是一个非常特殊但也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主题,课程的综合化将是未来的趋势。我们不仅要突破固有思维、打破教学定式,充分联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将学习形式单一的课堂打造成为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深度参与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呈现课内外结合的一种样态。而且在跨学科学习时,要在体现综合性的同时回归学科本位,将学科实践活动和学科基本定位嵌入,将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融合。杨德铸副主任提示我们针对跨学科学习可做进一步的思考:不同的年级应该怎么做?不同的学科应该怎么做?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怎么和单元现有的教材融合?

活动最后,江北新区教师发展中心杨德铸副主任对本次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并对浦口外校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研究发展表示非常期待。跨学科主题式的项目化学习是我们学校课程建设发展的未来方向,我们将带领学生通过深度参与多样化、多形态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此次赵瑞生、杨德铸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和浦口外校的老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领会了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收获颇丰。这既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创新的自我更新过程。相信老师们会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构建课堂新样态,在跨学科学习主题学习研究中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撰稿:刘静璇

第一审核:张静

第二审核:施伟燕

供图:赵云、翁成伟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