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发展共同体——朱萍工作室暑期培训纪实(一)

2022/8/12 20:52:0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最新动态     发布人:朱萍

     虽已立秋,一路攀升的高温依然炙烤着古城南京,灼人的暑热之中,思维的脚步仍在坚定地前行。8月11日,朱萍工作室成员齐聚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会议室里,开启了为期两天的暑期联合培训。

     对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贯穿着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职业生涯,今天的培训就在项目研究中拉开帷幕,中央路小学副校长袁卓然主持了活动。首先,江苏省特级教师、朱萍工作室主持人朱萍老师以《儿童习作共同体:概念、价值以及实施路径》为题汇报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的初步探究。朱萍老师从自己刚刚踏上语文教学岗位上公开课经历谈起,分享了自己及工作室成员对儿童习作共同体的思索、构想和实践。

     汇报结束后,与会老师们结合课题的概念界定、价值辨析和具体实施路径展开了讨论:如何把握“习作共同体”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如何确保全体儿童在过程中的个性化表达?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分享了自己的思索,也不断将课题研究的思路打开。






     随后,两位专家对课题研究展开了深入解读与理性思辨。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特级教师、研究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杨九俊提出,“儿童习作共同体”是有积极意义的探索,在实践中,应当超越物理层面的关联,从“联合体”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秉持共同的价值愿景,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着眼儿童,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体都成为主体。

     江苏省荣誉教授、江苏省小语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委会顾问袁浩高度肯定了这一研究的价值,鼓励工作室成员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的优势,让儿童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打开视野,实现校园生活、阅读生活、虚拟生活的交融,提升研究成果的生产力。

     随后,特级教师宋非、查静也对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鼓励课题组老师深入参与,将语文的情境置于更为广阔的格局中看待、研究,在打造儿童习作教学课堂模式的探索中推进研究的纵深。




     下午的培训活动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查静主持。来自朱萍工作室的三位老师继续围绕“儿童习作共同体”的研究,从“习作共学单”的构想与运用两个角度作了分享。来自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左海霞老师从学理层面阐述了“习作共学单”的基本结构,结合一个个具体的习作教学课例介绍了共学单的功能与使用范式。

    “习作共学单”是“儿童习作共同体”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怎样依托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将课堂精准衔接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来自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的吴文霞与来自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朱勤筱两位老师分别结合四上《推荐一个好地方》、六上《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向与会老师们介绍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思路。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老师对三位老师的分享展开了点评。刘老师提出:作为研究的支架,共学单首先应当符合具体习作的要求,在确保内在逻辑的前提下,应对书本内容形成及时地补充、丰富和变化,与具体篇目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

     刘老师连续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不断启发与会老师们思考“共学”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向更深处推进。精准睿智的评价、洒脱风趣的语言、深入独到的见解让会场不断响起掌声。

     参与本次联合培训的除了朱萍工作室的成员外,还有朱萍工作室分站和友好学校的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们。‍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