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教学评一体化中的两“实”两“在”

2022/5/23 8:17:4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团队成长     发布人:马黎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两“实”两“在”

今年4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其中,课程理念第5点为“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近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孙晓慧副教授的讲座——《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探究》。她从教学评一体化概念入手,介绍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理念,并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让我对教学评一体化有了形象、“接地气”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和收获。

一、文本分析追求客观真“实”——主题“在”

孙教授提出的教学设计理念第一条就是“文本分析要深入”,结合王蔷教授“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要素分析表也可以发现,王蔷教授将文本解读放在了第二个要素,可见这一环节的统领和重要地位。文本的解读可以从what、how、why三个层次入手,what着眼于对于文本意义和主题的明确,how重在对文本结构、语言的辨析与赏析,why则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客观真实剖析。

这里,孙教授特别提到,教师对于文本的分析,应该是基于文本的分析,也就是说,它不是老师想怎么解读就怎么解读的、想教什么就怎么解读的。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我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一节课的亮点就是对于不同文本主题意义的挖掘,实则不然。

例如,在《英语》(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一课中,我将作者写作意图归结为谭盾小时候的努力和教育,对他今后成就的取得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身为初中生,要重视现在的教育,努力学习。这里,教师将自己的个人意愿强加在作者的写作意图中,而强行扭曲了写作意图。这一课的单元话题是艺术世界,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通过谭盾音乐无国界的说明文,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代与现代的联结,以及传统中国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交融。这样看来,将作者的写作意图强行定论为学习的重要性有失偏颇。其实,每一个人的发声和观点都是站在各自立场上的,这点无可厚非。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更强调学科育人、德育与学科的融合,但是文本分析也应该追求客观真实,不能“为了融合而强行融合”。所以,在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的客观真实解读,凸显主题意义,合理设计教学。

二、教学目标强调层次务“实”——条理“在”

孙教授还提出,教学目标要明确,即要遵循目标可操作、可检测的特点,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来确定目标。在一些公开课和讲座中,我也发现,教师的教学应该指向教学目标。目标不是写了就一定能达成的,所以目标的设定应该要务实。如何落实目标呢?我认为,应该针对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分门别类归纳目标、指向目标,经过梳理,就会发现,一节课的设计中,可能某一层次活动过多或者过少,甚至没有;也会发现,某一活动与目标无关,即可直接删掉。

例如《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一课中,作为说明文,作者用了大量数字来凸显大熊猫的成长历程,文体特征清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分析后不难发现,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应该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自然就会关注到说明文中观点和事实的运用这一特点。因此,在教学目标中,教师应设定学生对于report这一类型文本中观点和事实的运用。然而,我在目标设定时,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了解这一文体特征。殊不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有意引导,学生是不可能自然习得这一认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应该明确、有层次、有条理。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思考、实践如同教、学、评一样,是融合统一的。评价是为了促学、促教,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和实践。除此之外,孙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小步子的滚动”也启发着我的学习和教学。只有一点一滴的学习、复现和运用,才能加深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愿我在今后教学中,更加真实、务实,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学习反思

2022年4月15日至16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了“第五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线上培训活动,我有幸观看并参与学习了本次线上培训活动。

由于执教学段是初中英语,我选择性地学习了4月16日初中分会场:“教学评一致性课例展评”和“教材中的核心素养——以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材英语学科为例”。本次英语教学课例展评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写作教学语篇衔接与连贯、写作词汇准确性、阅读微技能培养、听力推断隐含信息、口语提问能力提升、三维动态语法观的语法教学”课例。

这些干货满满的讲座与课例展评,对我进行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课题研究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与心得体会:

第一,有效的教学实践需要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本次研讨会上的六节英语教学课例,均基于“优诊学”软件测评相关数据开展教学实践,教师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学情、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然后基于不同的课型查阅文献资料,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将理论与技术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第二,精彩的课堂实践需要紧扣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是看其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如何达成、有何亮点与不足。以来自北京市右安门外国语学校季伟老师带来的“基于诊断测评提升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准确性的教学课例”为例:季老师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依据,紧扣课程标准以what、why和how三个方面分析写作语篇的话题、内容与语篇类型。在Pre-writing环节,借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写作话题(my favourite school day),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然后过渡到(my ideal school day)写作的话题。在While-writing环节,引导学生借助平行文本构思写作内容、分享写作构想,通过评价表达到以评促写、以评促学的教学目的。在Post-writing环节,教师细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促进学生自我完成作文的修改。这节课例的展示,让我懂得了: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需要紧扣课标,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过程性评价,以评促写,最终达成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性的教学目标。

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所学知识内化并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术融合,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助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