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聚焦单元整体教学 构建主题结构化知识(二)

2021/5/10 9:22:2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享 分类:教学课堂     发布人:马黎

  2021年4月19日,“南京市初中英语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顺利开展。其中,南京市初中英语马黎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杨勇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Reading 1,来自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执教了《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以下是部分老师在收看直播后的反思。

01 南京市伯乐中学

  在第四周开过一节区级公开课后,我更深一步地认识到了单元整体意识的重要性,写作课的最终呈现和本单元中的每一课时都密不可分,少了哪一环节的输入都是不够的。而今天听完两节市级公开课后,我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思考,对于后续的教学也有了新的启发。

  第一节课是Reading课型,杨老师紧抓文本特征,从interview入手。我自己在上课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同时联想到本学期第一单元的Reading也是这一体裁,但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蜻蜓点水地过了一下,个人感觉并没有充分彰显文本特征。这节课杨老师的板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的是太美观了。其实每节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我的板书都只有寥寥数笔,简单写一下文章的结构,我一直都觉得这样对黑板的利用率太低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不够深刻。今天杨老师的板书很好地解答了我的困惑,除了梳理结构之外,也可以在黑板上列下重点句型,这样也能更好地在学生心中留痕。

  杨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扎实,同时也留意到了文化意识这一块,并且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直观地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多模态的教学方式也是我在常态课中会忽略的。

  第二节齐老师的Task课型,也是一节很精彩的呈现。同样是从文本本身出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充实网页,如何完成一篇讲座的写作任务。三个tip从结构到内容再到语言,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主题句以及过渡词的使用,串联起整堂课。同时教学生调动前置性的知识,使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对于学生写作的提档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的写作是依托真实存在的语境,写的内容是学校春游中的文明行为,而不是为了写而写,这也是我平时上课中有所欠缺的。最后,学生写作内容的呈现也是很有意思的,不是简单的投影,老师来分析评价,而是先小组讨论、评价,而后展示一位同学评价组内另一位同学的习作,学生也能就不同方面做出评价,说明在平时的练习中,老师也是带学生这样做的。反观我自己平时的写作课,甚至连最后的呈现都鲜有机会,虽说可能跟学生的层次也有关系,但也是我在备课过程要花时间、花心思琢磨的。

  最后,马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地对两节课做出了点评,也为两节课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来惭愧,我对各种教学理论的研究实在是少之又少,虽然有些事情可能在做,但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每次马老师的讲座都能让我醍醐灌顶,包括这次的结构化知识,我之前接触的也比较少。结构化知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而整体教学是孙老师一直在强调的,我也是努力在实践,对照马老师所讲的要点,我有所欠缺的是给学生提供的模型,也就是板书,而今天的两节课给我做了很好的示范,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会继续探索,争取让单元知识在学生的脑子中结构化,以更好地掌握。马老师对于六本教材的理解和整合能力,一直是我很钦佩的,教材中的东西在哪个话题可用,马老师总能信手拈来,而我现在只停留在同一本书的一个模块中,还是需要再研究,再整合,争取早日吃透教材。

  这次的市级教研活动,让我对于阅读和写作课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获益匪浅。我也会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争取把每一节课上扎实,让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

02 南师附中丁家庄初级中学

  2021年4月19日上午,我有幸和英语老师们一起在线学习了来自五十中的杨勇老师和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齐玲老师开设的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Reading 1阅读课和Task写作课,以及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马黎老师做的“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思考”专题讲座。认真聆听了两位老师的授课和马老师的点评后,我受益匪浅。

  杨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采访这种体裁的阅读文章。接着,杨老师让学生略读,精心设计3个问题“How does Daniel start the interview?”“What are they going to talk about?”“How does Daniel finish the interview?”,串连起了整篇采访的大意:Beginning-Manners in the UK-Ending。在精读部分,让学生找出Daniel询问了几个问题以及具体的问题内容,并把问题内容归类:Greeting people,Starting a conversation,Behaving in public,Behaving at home。问题归类后,杨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细读,寻找出英国人在不同场合下的礼仪习惯。在读后部分,杨老师设计了一个Group discussion: Manners in China。为防止学生无从讨论,他播放了一个关于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的视频,给予了学生一些提示,再回到文章中Daniel问的7个问题,希望让学生用来参照此类问题讨论中国的礼仪,最后能以interview的形式展现,让学生比较了中西文化异同,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齐老师这堂写作课由贴近学生生活的学校旅行导入,让学生明确了今天的写作任务:在校网站上写一篇关于Good manners for a school trip的演讲稿。从文章已有的信息中,先找出写演讲稿需要包含的内容,让学生完成书本上有关餐桌礼仪的演讲稿后,引导学生一起归纳了写演讲稿需要注意的几个tips。通过已完成的文章,找出文章的不同句式的亮点句型,如该做和不该做的事,进行有用句型的同义句转换,帮助学生操练不同的表达结构,丰富学生的句式。再找出书本里的过渡词,比较两节段落,让学生注意到过渡词的使用。最后梳理出在学校旅行中不同场景下的manners,为学生搭好了写作的支架,让学生有话可写。

  Reading 1收获与反思:

  杨老师这堂阅读课的亮点:

  亮点一:采访中的注意事项。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在采访中How does Daniel start a interview? How does Daniel finish the interview? What makes a good interview?让学生了解到采访开始前、采访中问问题需要的注意事项,如ask and answer politely, ask different types of questions, different sentences to show ideas等,以及如何结束一场采访。这样的设计教学彰显了interview的文本特征,而且具有沟通交流的实际意义。

  亮点二:和生活相联系。杨老师在课堂中不断地用生活情境、图片或视频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如在讲到Proper ways to greet people时,他用图片举例当同学们第一天开学时,同学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强化情境运用,把课本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亮点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谈论到英国人谈话时避免某些话题的时候,杨老师追问:为什么要避免问这类的问题?这样的further thinking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杨老师的课备课充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但可能因为与学生不熟悉,磨合度不够高,导致前半部分花的时间有点多,如果课堂时间充足,把最后的讨论和采访在课堂上完成,那将会是一节更完美的课。 

  Task收获与反思:

  齐老师这节写作课的亮点。

  亮点一:进行写作导入。齐老师在导入时选用了和学生刚刚进行的学校春游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强化了情境运用。

亮点二:构思演讲稿的礼仪内容。为防止同学们写礼仪写得太分散,齐老师给予了学生提示,如on the way, in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park, public signs。让学生的分门别类地写出在旅途中和到达公园后要注意的礼仪,这和文章中给的餐桌礼仪一致。

  亮点三:写作计划部分。齐老师先让学生拟出content的部分句型,就像列提纲一样,如祈使句, it is +adj+to do sth, You should/shouldn’t do…,变换不同的句式,丰富学生的表达,最后在写作中再通过一些过渡词,串联起整个主体部分。

  整节写作课,齐老师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授课的每个步骤环环相扣,所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最后的写作产出做准备。她给予了学生丰富的操练、表达、表现的机会。但这节课将Task 1和Task 2评价部分融合在一节课上,我觉得在评价部分,给予学生的时间还是略有仓促。光有几个评价标准,而没有实际的举例,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评价同学们的作文。

  两节课之后,马黎老师做了“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的思考”专题讲座。马老从彰显文本特征、强化情景运用、关注前置性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比较文化异同五个方面阐述了单元视域下结构化知识,并以杨老师和齐老师的课堂举例及板书来佐证,整合初中英语书本各个单元的的单元话题、板块主题,主题语境内容要求,主题群和主题语境,启发教师思考单元知识的结构化的要素,深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学会去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更加深入地研究英语教学,在教科研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有所收获,更进一步。

03 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

  4月19日上午,我们有幸学习了两节非常精彩的课,自感收获良多,以下将我的一些想法及听课反思汇报如下。

  第一节课是南京市第五十中学杨勇老师的Reading课,这是一节非常典型的阅读示范课。首先,杨勇老师从文本类型、文章主题入手带领学生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再以采访问题为线索带领学生细读细节内容,在读前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比如注重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杨老师并非只是让学生完成书本B1部分的练习,而是注重对于学生的指导,真正锻炼学生猜测生词的意义,也真正实现了练习的价值。在课堂上,杨老师还特别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文化意识,文本本身就是与文化有关,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杨老师尤其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在阅读Manners in the UK相关内容时,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有关英国礼仪,也注重让学生联系自己国家的文化礼仪,适当地渗透文化教育,课堂氛围融洽,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们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杨老师的这节Reading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比如在阅读中,我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而课堂上因时间原因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结合生活经验谈论Manners in China,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尤其是阅读课,阅读文本作为承载文化、思想的载体,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最好的依托。

  第二节课是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齐玲老师的写作课。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节课写作目的真实性,齐老师以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春游为导入,让学生有话可说,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以此为输出的写作任务,写作课的输入为输出做铺垫,前后呼应,从口头表达到写作输出,课堂环节流畅。在例文的学习中,齐老师带领学生从文章结构、表达、衔接等方面学习写作,值得我学习的是老师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悟、学习不同的表达,感受不同的表达效果,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借鉴运用的。反思我自己的教学,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是非常粗糙的,尤其是写作课,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中对于写作表达、文章衔接以及写作的评讲都比较粗糙,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因此,作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先研究整单元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依托,提炼单元主题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进行主题意义的学习和探究。写作作为整单元的输出任务,我认为如果能在本单元之前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拓展也会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总之,教学相长,反思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非常多,我需要加倍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04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今天听了两节公开课,一是八年级下册Unit 5 Reading,一是八年级下册Unit 5 Task。两节课都充分彰显了文本特色,并强化情境运用。第一节课,老师先分析了文章的体裁(采访),并结合前面的单元,通过关注前置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最后还比较了中西方的文化异同,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等。

  第二节课,老师用学生去大金山国防园春游的实际经历导入,教学餐桌礼仪,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两节课的板书都呈现出结构化,帮助学生学习所学内容,效果非常好!

  另外,马黎老师在讲座中,从理论的高度给我们阐述了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的内涵和教学方法等,令我们受益匪浅。

  一、什么是结构化知识?

  “结构化知识是指经过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结构,这一结构使知识之间建立起了逻辑关联”(张秋会、王薔,2016)。

  “学科整体是一种有机关联,某些知识是另一些知识学习的基础,同一知识则会在螺旋上升的大结构中不断升阶”(杨九俊,2020)。

  从牛津教材的编写来看,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话题,而每个模块的4个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每册教材之间也包含着螺旋上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够把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和正在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使新学和旧知之间形成一定的关联,便于学生的掌握。

  二、为什么要进行结构化知识的学习?

  “学习的本质是建构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建构认知结构中的主体。知识不是杂乱无章地存储在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胡晓燕,2014)。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也是以一定的形式相互联系的,在运用结构化知识的学习的时候,就相当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合并添加一些新的东西,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之前的基础知识更扎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新的内容。

  三、如何进行结构化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研读语篇时,自己首先要概括、整合语篇信息,提炼结构化知识,为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多种工具(如可视化图形或信息结构图)获取梳理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奠定基础”(王薔、周密等,2020)。

  正如上面引用的专家所说,在进行结构化知识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本册教材(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教材)的编排情况,然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同时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相关话题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他们掌握的现状,以及将要学习的内容和之前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各种工具梳理所学内容,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从听课刚开始就一直在思考两位任课老师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和这次教研活动主题之间的联系;经过马黎老师的理论讲解,我们再结合本次两节课课堂教学的实际,认真思考了结构化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且从教材编写的角度讨论了每个单元的主题及单元之间的联系。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学好英语!

附件下载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